中国储能网讯:湖州安吉县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5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258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占有量的35%。新中国成立后,安吉县一直重视兴修水利,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设了赋石水库、老石坎水库等,实施了西苕溪梅溪镇河段和递铺溪递铺镇河段清障工程等。20世纪90年代,安吉县抓住机遇,以实施“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全省自力更生治水县”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县”为契机,水利建设和水利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水利基础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吉水利建设的典范——亚洲单厂房装机容量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正是这一时期开始动工兴建的。
天荒坪电站的规划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华东电网装机容量不足,无法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白天高峰缺电、晚上低谷余多的问题特别突出。为了解决此问题,1974年,华东电网着手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选点工作。改革开放后,高峰缺电问题更加突出。经过初步勘察,1979年,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认为安吉天荒坪适于建设抽水蓄能电站。1984年2月,水利电力部水电建设总局下达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计划,要求在“六五”期间完成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年后,天荒坪抽水蓄年电站可行性报告完成,并经批复同意。至此,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立项。
1988年,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共同签订《关于集资建设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协议书》,共同出资兴建电站,这也开启了中国集资办电的先河。然而,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虽有五方共同出资,但是资金仍然短缺。比起资金短缺,更大的困难是技术难题。建设这样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国内既无先例,更无技术。经过慎重考虑,华东电业管理局决定吸引外资参与建设,并上报能源部,建议工程采取主机和关键设备由国外引进,配套设备则尽可能落实于国内制造,整机质量由外商负责的方式进行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国家计委于1992年3月同意利用世界银行的3亿贷款进行电站建设。不久后,天荒坪抽水蓄能工程建设公司在安吉挂牌办公,正式启动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1994年3月1日,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动工,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两年后的一天,正在紧张施工中的电站突发险情,下水库左岸发生大滑坡,引起河道堵塞。千钧一发之时,为防止导流洞堵塞,造成下水库正在施工的大坝溃堤,使下游乡镇受洪水威胁,决定从地下厂房过水,经过各方艰苦奋战,顺利排除险情。1998年9月,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第一台机组试投产。至2000年12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总工期8年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全部竣工。
电站建成后,主要的建筑物有上、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室群、开关站等,装机180万千瓦,年发电量31.6亿千瓦时,年抽水用电量42.86亿千瓦时。电站上水库从天空俯瞰,就像一个巨大的鸭梨,储蓄着巨量的水,这些水正是电站用来蓄能发电使用的。电站下水库位于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坝拦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主厂房是电站的心脏,在天荒坪电站上下水库间的大山中凿有长达22公里的洞室群,大小洞室45个,构成电站主、副厂房区。整个地下厂房全长200米、宽22米、高47米(容积20.68万立方米),6台30万千瓦机组一字排开,蔚为壮观。上下水库库底的天然高差约590米,落差形成的势能带来了强大的发电能力。
建在绿水青山中的电站,具有旅游开发的巨大潜力。从1999年开始,电站组建了安吉华天综合经营公司,负责电站旅游开发。第一台机组发电后,上水库即作为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开发建设。至2001年4月电站地下厂房景区正式向游客开放。至此,电站所属景点已全部开放。2004年7月12日,安吉天荒坪电站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了打响品牌,电站上水库命名为“江南天池”,先后开发了温泉、滑雪和天文观景台等景点,成为安吉旅游的著名景区、长三角特色景点。
2008年9月28日,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建成10周年。十年中,电站完成高峰发电电量207.67亿千瓦时、低谷抽水电量258.65亿千瓦时,综合效率达到79.2%,超出设计效率值5.2个百分点,在世界同类型抽水蓄能电站中居领先地位。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投入使用后不久,安吉县委、县政府积极启动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现为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可研性工作,2004年上报省委省政府加快项目推进时,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批示。2006年1月,三峡集团与浙江省政府达成战略协议,同意三峡集团在浙江省境内投资抽水蓄能电站。同年6月,县政府与三峡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了项目投资转化协议。2015年11月27日,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2021年6月首台机组发电,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共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安吉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