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全球碳中和转型大背景下,中国提出碳排放在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行业数据显示,2021 年,电力行业、交通行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分别为 38.9%、20.3%。电化学储能作为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保障和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之一,在碳减排背景下的重要价值逐渐凸显。
因此,实现动力电池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至关重要。
作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全供应链零碳实践为业界打造了优秀的样本。
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供应链及运行体系总裁曾嵘对宁德时代的零碳实践方案进行了分析。
曾嵘指出,实践的前提是厘清目标背后的逻辑。因此,有必要通过回溯碳足迹,探明碳在制造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具体是如何产生的。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设定了碳排放的三个范围。范围1是公司直接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是公司购买的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而范围3则是这两者以外公司产生的所有排放。一般来说,包括且不限于:外购原料与燃料的开采和生产、资产租赁、相关的运输活动、废弃物处理、产品最终处置等等。
宁德时代2019年起便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持续计算电池产品每个生产环节的碳足迹。根据计算,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现范围3中上下游供应链的排放量占到了总量的84.6%,而范围1、2,即公司自身及资源的直接排放,只占15%。
在这个逻辑下,宁德时代将减碳实践深入到公司业务的每个部分——包括运营、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和价值链、利益相关者关系以及所有其他相关活动。
具体来说,包括如下重点环节:
1.使用清洁能源
宁德时代非常注重工厂中地面光伏和屋顶光伏的建设。2021年宁德时代光伏发电的总量达到了4765万KWh,绿色电力使用占比达 22%。
同时,宁德时代自主开发了针对设备与能耗管理的系统。2021年总共推进351项节能项目,减少超过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2.绿色制造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智慧能源管理等技术,实现低缺陷率和高生产效率。目前,宁德时代可以每1.7秒生产一个电池,缺陷率仅有十亿分之一。
2021年宁德时代正式上线CFMS智慧厂房管理系统,通过5G实时监测设备和大数据计算,优化工厂运行策略,最大程度降低总能耗。
同年,搭建绿色数字化生产中控管理系统,全局化管控生产过程,有效降低工序损失。
3.循环包装
去年,宁德时代为华晨宝马纯电车型iX3电芯的生产流程已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为了促进低碳减排,在iX3电芯的包装上,宁德时代直接以循环包装取缔一次性纸箱。
4.电动化物流
于内,在园区内引入无人驾驶物流车、电动卡车和电动叉车;为员工提供电动大巴及共享单车。
于外,通过全电动卡车,实现供应商工厂、原料仓库、加工工厂、成品仓库和客户工厂之间的零碳运转。在第一条试运行的干线物流上,宁德时代目前已经投放了8辆纯电动卡车。运行公里数超过56万公里。
5.赋能供应商伙伴
宁德时代对核心供应商提出量化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包括绿电使用比例、循环材料使用比例、碳排放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强度等。
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或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面向所有核心供应商开展可持续发展培训辅导工作,围绕产品碳足迹核查、企业温室气体盘查、能源管理、循环材料管理、负责任矿产供应链管理等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去年,宁德时代共向80%的生产物料核心供应商开展培训与摸底盘查,涉及14种物料类型,包括石墨、铜箔、隔离膜、电解液、铝型材等,最终形成供应商企业温室气体盘查、供应商2020年能耗量盘查、循环材料使用量调查、社会责任内审报告等摸底成果报告。
6.下游电池回收
早在2015年,宁德时代就通过对邦普循环的收购,布局了电池回收业务。其花费320亿元投建的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已经在2021年12月初正式开工建设。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以我们的邦普为例,对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利用率也达到了90%以上”。
去年,宁德时与巴斯夫宣布在电池材料解决方案领域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聚焦正极活性材料和电池回收。
与巴斯夫展开合作后,宁德时代有望形成欧洲本土化的电池回收网络。
通过以上减碳措施并举,2021 年,宁德时代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 2020 年降低 24.3%。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获得PAS2060 碳中和认证,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宁德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评选为全球电池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基于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电力系统、以电动化与智能化为核心,宁德时代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不断改造和创新,将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提升至更高水平。
未来,期望宁德时代继续发挥“灯塔工厂”的能力与优势,为电池生产制造环节碳中和提供可借鉴样本,助推新能源产业链零碳转型,助推中国“双碳”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