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我国电力储能技术标准的建设情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4-06-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力储能技术标准体系不能包罗万象,应有特定的涵盖范围,服务于储能系统并网及应用的各个环节与过程。其中,电力储能技术重点关注储能装置的外特性及其应用适用性,但其标准体系将不涉及储能本体材料工艺及本体工艺。抽水蓄能技术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且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电力储能技术标准将不涉及抽水蓄能技术。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储能技术标准框架体系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电力储能技术标准框架体系(2012年版),包括七大类,五十余项标准。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制订并发布了部分核心标淮,并逐渐引领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订。电力储能技术标准框架体系(2012版)为基础综合、规划设计、设备材料类、工程建设类、运行维护类、调度与交易类。

2.参与储能国际标准组织情况

2011年至今,主持承担IEEE P2030.3TM《电力系统应用的电力储备设备和系统的测试流程标准》:旨在设立标准化测试流程,确保所有储能技术和应用都符合互联要求。

2012年,参与编写IEC 61427-2《用于新能源存储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组-测试方法和通用要求-第二部分:并网应用》:该标准涉及到用于电力系统储能的蓄电池及其测试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通用测试条件和要求、事故响应和故障测试、性能测试、耐久性测试。制订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最终用户能够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储能电池类型、合理地操作以及在寿命结束时进行回收处理。通过针对一些特定的应用场合,用一套统一的测试方法来测试不同电化学体系储能电池的优劣,最终为用户如何选择储能电池提供帮助。

参与IEC MSB SWG4纳米技术发展路线图项目工作组:该工作组旨在编制纳米技术在储能和太阳能这两个技术领域的发展路线图,为将来国际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中国电科院于2012年派出代表两次赴德国参加了该工作组的工作,参与了纳米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技术发展方向及发展路线的讨论,参与编写IEC MSB《大容量储能技术白皮书》白皮书:分析了储能在电力应用中的角色,介绍了各种可用的储能技术及其特点,提出了目前和将来对储能技术的市场需求,最后为所有储能投资者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这个白皮书同时给IEC在储能方面的工作提供市场指导。

主持编写IEC MSB《大容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及储能应用》白皮书:分析了储能在新能源接入电网中的作用,为大容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和储能在新能源接入电网应用提供一个全球性的视野,识别了电网运行者和电力生产者面临的挑战,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目前的和潜在的方法。

拟向IEC TC120提交两项标准提案:《电池储能系统并网测试流程标准》和《电池储能系统并网试验与调试规程》。

3.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委

目前,我国储能电池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储能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推广正在逐步展开。但是由于相关技术标准的缺失,储能装置在生产和应用各个环节如储能装置的制造、招投标、监造、验收、接入试验与调试、设备交接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我国在电力储能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科研与实践活动,具有丰厚的技术积累与应用经验,具备了建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条件,而行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电力储能标委会,来统一协调相关工作,推动我国电力储能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4年5月,国标委批准成立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委员会。挂靠单位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对口国际标准组织是TC120。

4.大容量储能接入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分析

近年来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发展很快,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完备的大容量储能接入电网标准体系,并根据标准体系,制订急需的标准,以满足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要求。目前主要是美国和中国在积极开展电力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本项目根据大容量储能的应用实践和技术现状,提出标准体系。

工作思路是以行业性、全国性标委会为平台,加强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根据标准体系,对已制定、在制定、计划制定标准进行梳理,按照标准成熟度,将标准分为两类:借鉴同类标准;针对储能特殊性,需要做基础工作,组织专家从头制定的标准。

并开展以下基础研究:标准电池模块,需要研究电池及电池组一致性影响因素的机理和判据方法、电池组的管理技术、储能电池模块的设计以及电池模块的特性检测技术等;大容量储能系统的集成化技术,主要包括储能电站系统容量配置、动态仿真究、储能电站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等,研究储能电站接口标准化和通用化,进一步推进储能电站标准化;电池安全性,目前是储能设计、检测、运维等标准中的一个巨大缺失,而在电动汽车中是一个强制性条文,借鉴电动汽车标准编写的经验和成果,开展电池本体热安全性、电池系统安全防护设计等研究。

5. 2014 - 2015标准制修订计划

加快基础性标准的制定。《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等是电力储能核心标准。目前,企标和行标已经有相关标准的发布和制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可以逐步完成企标到行标、企标到国标、行标到国标的升级。

修订已经发布的标准。Q/GDW 564-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Q/GDW 676-2011《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已经发布,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标准部分内容需要调整,可以考虑实时对该标准进行修订。

惠东,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电力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IEC/TC120中国联络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在电池成组技术、电池储能规模化系统集成与接入技术、储能提高新能源友好接入能力应用技术、储能系统特性检测与评价等方面取得多项技术成果。近年来,曾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973课题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项。获得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家电力科技三等奖两次,及国网公司科技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主持国标3项,行标1项,企标5项,并参与国际标准编制1项。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储能技术 标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