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储能关键装备 返回

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改组成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大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2-08-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8月6日,按照大连市委、市政府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工作部署,大连市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改组更名为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能源集团),改革改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副市长郭云峰出席揭牌仪式。

本次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是大连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收官、奋力挺进“万亿GDP城市”的重要举措。能源集团的成立,是大连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提升我市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能源集团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总资产达到100亿元,传统产业扭亏为盈,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营业收入实现翻番,达到40亿,全面实现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为加速推进“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做好能源供应商和能源服务商,为推进“万亿GDP城市”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四大板块为推进“万亿GDP城市”提供“能源保障”

改组后的能源集团将以“改革、布局、发展、创新”为指引,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整合资源,实现翻番目标”为发展思路,着眼未来,通过发展“洁净能源发电、洁净能源消纳、洁净能源装备、传统供暖产业”四大板块,聚合热源、光源、风源、气源、氢源、储能,以“五源一储”为依托,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激发新兴产业新动力,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及抗风险能力,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己任,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

发展洁净能源发电侧产业,推动以分布式风光储为主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打造分布式新能源供电局域网络,以储能为依托,推广风电、光伏产业应用。

围绕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的建设和应用,逐步拓展新能源及储能业务,通过与电网公司的战略合作,参与电网建设总体规划,在电源侧开展分布式网源友好型新能源场站的建设;

在电源侧,依据电网需求和总体布局,建设集中式储能电站,通过共享储能、辅助服务市场、电力市场交易等模式实现市场化运营;

在用户侧,建设以本地化消纳为主的小型风光储用电站,自发自用的同时,通过储能的应用,平滑发电曲线,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

在大型负荷中心和工业园区,利用建筑屋面等资源建设区域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场站,整合洁净能源集团现有技术优势,满足园区的电力、供热、制冷等需求,构建多站合一的综合场站。

开拓洁净能源消纳侧产业,推进和发展绿色能源消纳体系建设

利用储能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弃风弃光的电量,建设冷热联供系统,在解决电网弃风弃光问题的同时,扩大绿色能源的消纳能力,三年内建成50万平方米示范区域。

在工业园区(太平湾、西中岛、新机场)、中小城镇、乡村等区域,提供分布式蓄热蓄冷、冷热联供解决方案,三年内推广至200万平方米以上。

以大连市城市景观照明亮化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进一步进行新能源消纳,带动周边产业,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构筑洁净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培育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探索洁净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研究开发化学储能装备制造,充分利用好我市洁净能源产业基础与发展前景,利用洁净能源集团国企优势,深入开展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广泛合作;

利用大连能源学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以及院校优势,加速推动氢能储存装置、化学储能设备、热泵、电锅炉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尽快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洁净能源集团服务新品牌

通过改造升级、产学研合作以及数字化应用,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化热源结构,打造多源协同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服务理念,使企业传统产业由消耗型向节能型转化、传统型向智慧型转移、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满足民生日益增长的供暖需求,打造洁净能源集团服务新品牌。

三年内,扩大供暖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能源供暖面积提升20%,助力“双碳”目标,每年综合减少燃煤30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60吨、二氧化硫排放58吨,全面实现传统产业营业利润扭亏为盈。

形成清洁化热源结构,构建城市级“供热环网”

利用“汽改水”管网优化,将密布于主干道和中心城区的老旧蒸汽管网全部改建为安全高效的高温水管网,彻底消除城市供热蒸汽管网公共安全隐患,提高能源存储、输送和转换效率,全面提升供暖运行质量。

利用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电锅炉等技术,提高清洁能源供暖比例,形成多能互补的热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构建城市级“供热环网”,进一步节能降耗,推动传统产业由消耗型向节能型转化。

实现数字赋能,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

推进产学研结合,与高校院所等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时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建设能源供给侧与输配系统相协调的“厂网联动”生产调度体系,建设能源输配系统与需求侧相协调的“网网联动”能源服务体系,构建更为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数字经济赋能能源领域,推动传统产业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移。

分享到:

关键字:液流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