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巴菲特押赌能源感性占上风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4-06-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一个多月前,“股神”巴菲特还在为美国德克萨斯州最大的电力公司EFH破产一事耿耿于怀,甚至难得低头承认自己“投资失误”。但现下,他又再次振作,誓要将可再生能源和电力投资翻倍,EFH的落败反而赋予了他越挫越勇的勇气。业内不禁为他捏把冷汗:别好了伤疤忘了疼!

让人无奈的是,巴菲特根本记不清在“绿色”产业花了多少钱,他只是一味地强调“翻番”、“增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为可再生能源投了很多很多钱,虽然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承诺要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一倍。”巴菲特6月14日在爱迪生电力协会年会上表示。

最后还是巴菲特的得力干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子公司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首席执行官格雷格·阿贝尔给出了这个具体数额——增加150亿美元。也就是说,巴菲特的“绿色”投资规模将翻番至300亿美元。

为了实践自己的承诺,巴菲特迅速谈成了一笔地热能项目。6月16日,中美能源斥资收购了美国独立能源公司Cal Energy,后者在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且运营10个地热发电设施。中美能源计划未来几年为Cal Energy投入至少10亿美元,旨在提高这10个地热发电设施的发电规模,最终有望实现327兆瓦的总装机量。

不过,巴菲特这笔“打铁趁热”的地热买卖,却被业内解读为“头脑一热”的冲动。要知道,虽然美国目前是全球地热能开发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其地热能使用量却仅占全国能源组合的0.5%。

显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巴菲特,其“绿色激情”反而是越烧越旺,不管是最初的太阳能,还是后来的风电,亦或是被他大肆褒奖的核能,都一直遵循着快狠准的下手原则。然而,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业内普遍认为,巴菲特已经陷入了“感性大于理性”的漩涡,原来能够掌控市场走向的投资决策,眼下已经被“热情”替代,让他开始不计代价地疯狂砸钱。

如果从公司层面考虑,巴菲特绝对算“下手狠辣”,尤其是在以埃克森美孚、壳牌为首的多家石油巨头“紧衣缩食”的当下,增加150亿美元无论怎么看都是“土豪”一般的行为。但是如果从全球能源产业考虑,这笔资金似乎还不够呢!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35年,为满足日益飙升的能源需求,全球需要投入至少48万亿美元的资金。与之相比,巴菲特的“翻番”显然有点“小巫见大巫”。不过,放眼全球很难再找到像他这样胆识和魄力兼具的企业领袖。

对于“跟着感觉走”这回事,巴菲特显然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在他看来,向能源、科技这种资本密集型产业“靠拢”是大势所趋,虽然某些行业的市场表现和产业趋势不太乐观,但这无法阻挡其势如破竹的潜力。

以核能为例,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全球“反核”情绪日渐高昂,德国更是充当“弃核”大军的急先锋,但这些种种无法“说服”巴菲特,他始终认为核电是全球能源产业必不可少的成员。

虽然巴菲特大力“加仓”能源的举措处处透着“感性的光芒”,但仅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良好现状就能看出,他的感性只是前提,理性才是基础,否则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市值也不会始终保持在全球前五的位置。

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在英国运营输电网,管理着五大湖到德州的天然气管道,拥有俄勒冈州和内华达州的公用事业电力公司。此外,该公司在爱荷华州和怀俄明州拥有风电场、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拥有太阳能电站。

事实上,感性占上风又如何,只要巴菲特将理性和感性之间的火候掌控得炉火纯青,自然能够成为拿捏投资分寸的平衡者。目前看来,这笔新增的150亿美元已经蓄势待发,巴菲特的能源投资之路,将一如既往秉持“一不怕、二不悔”的原则前行。

分享到:

关键字:巴菲特 新能源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