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美国2050年或将摆脱化石能源依赖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4-06-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到2050年,在不使用石油、煤炭、核能且天然气消耗量减少1/3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规模可实现2.6倍的增长。” 在近日举行的关于重塑能源与中国能源改革的深度对话上,著名能源问题专家、美国洛基山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卢安武表示,“届时,美国能效将提高3倍,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也将提高到3/4,这将比传统发展方式节省5万亿美元。”

卢安武的观点源自于他与洛基山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塑能源》一书。此项研究旨在解答两个问题:第一,2050年之前,美国是否能真正弃用石油和煤炭?第二,商界能否主导这场向能源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巨变,同时取得持续性优势?

根据《重塑能源》,到2050年,美国可以不需要石油、煤炭和核能。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的终端能源效率需达到现有的3倍,终端电能效率达到4倍,可持续能源供给达到5倍。

“重塑能源的关键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最大程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 卢安武说。

《重塑能源》提出,实现“重塑能源”需从四方面入手:交通领域重点强调汽车的总体设计要轻量化、使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优化气动设计降低阻力损失和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出行方式;建筑节能要做到“更舒适、更高效、更节能、更经济”,包括提升能效的节能产品、低成本融资、更完善的建筑节能政策等;工业节能要进行一体化的优化设计,从改进工艺减少用能、减少能量损失、使用高效设备、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方面提升能源总体利用效率;在发电领域,未来的能源主体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80%,主要供能方式是贴近需求侧的分布式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能源变革的力量并非来自政策的推动,而是逐利企业的带动。

“举例来说,将美国建筑领域的能效提升3至4倍将节省1.4万亿美元,内部收益率可达33%;工业领域能效翻番可产生21%的内部收益率;在交通领域完全停止使用石油可节约4万亿美元净现值。这些还都不包括更大的外部效益。” 卢安武表示。

重塑能源的焦点之争在于能源结构调整。各国能否从化石能源的“浮士德式交易”中真正解脱,创建一个更清洁的世界?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如果没有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电力系统将无法运行,因为风电、太阳能发电波动性太大。对此,卢安武列举了一个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的例子。

德克萨斯州重工业林立,空调用量也很大。卢安武的研究模拟2050年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独立电网情况,全年86%点亮使用风能、太阳能,14%用其他种类的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小型水电、生物质能源等。卢安武还把多余的电量分为两种分布式的储存方式,一种用于空调用电,一种用于汽车充电和放电。这样就可以提前储存电量,在需要时使用,以保证用电的灵活性。

“这种操作方法并不需要大型的储存装置和设备。” 卢安武说,“现在欧洲已经在探索实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了。”

对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认为,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难度很大,但调整能源结构,调高可再生能源发展比例完全能实现。

重塑能源、能源革命是全球的大趋势,中国也是势在必行。

“2050年,我国能源结构或将实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即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各占1/3。”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综合分析中国的能源需求、环境问题及经济形势后表示。

据了解,“重塑能源——中国”项目已经启动,该项目旨在为中国在2050年实现能源转型提供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和全景式路线图。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带领的团队正在通过建模的方式研究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所能达到的最大比例。

“在合理的假设和技术框架下,我们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加上核电占比应达到85%左右。在化石能源纳入外部成本计算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最现实的选择。我可以想象风电2050年发展到20亿千瓦,太阳能发展到25亿千瓦,但是绝不能想象煤电到2050还是现在的10亿千瓦,年运行5000小时,除非其发电效率能够在80%至90%以上,除非能回收所有的污染物排放。”王仲颖说。

分享到:

关键字:化石能源 美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