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坛是UL与中汽中心继上个月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首次围绕电动汽车电池主题合力打造的专业研讨会,旨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方了解国际标准与技术最新发展趋势搭建沟通平台,为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标准的国际化提供测试评价和认证技术支持。同时,中汽中心副主任吴志新先生在开幕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借助产业各相关方在电池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准入方面的探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实现产业化突破提供新思路。
凭借电压高、储存及循环寿命长、荷电维持力强、低污染以及有较大工作温度范围等优点,锂离子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电池中的宠儿,并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板块。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吴锋教授专门就锂离子电池新材料及新体系材料技术现状与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而来自美国的UL全球电池首席工程师Laurie B. Florence女士从测试内容以及范围的维度,将UL 2580分别与国际主流的三大电动车电池标准ISO12405、IEC62260、SEA J2929进行了对比。她表示,目前,UL 2580和ISO12405-3以及SEA J2929都没有正式的整合,但UL将来会考虑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电池包方面,将UL 2580与ISO标准进行整合。事实上,UL 2580任务小组在制定标准时,已经参考了SEA J2929的经验。UL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布了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草案-UL 2580,并于2011年11月,正式通过成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此同时,锂离子技术已经成为各大国际标准制定关注的焦点。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肖成伟深入解析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中汽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总工程师周荣先生则专门针对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及发展动态做了进一步讲解。
论坛吸引了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众多的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企业的代表前来参加,与专家学者就电动汽车电池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及差异性进行了经验与观点的分享。与会者表示,研讨会的举办恰逢其时,了解标准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在设计前期注入安全标准因素,还要在后期的产品面世时符合市场准入标准。论坛上对国内外电池标准的研讨以及今后趋势的探究为自身在产品的开发与质量管理方面的改进提供了重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