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欧阳明高:氢能全产业链进步可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为龙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新经纬APP 发布时间:2022-09-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作者 欧阳明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当前,我们正经历第三次能源革命,在这次能源革命中,氢和电一样,是最重要的能源载体,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能源主体,因此,要从技术和产业两个角度,做好长远规划,推动绿氢的发展。

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氢定义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这成为中国氢能产业的重要制度基础。

不过,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但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近八成,氯碱、焦炉煤气、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占比约两成,绿氢规模很小。

我们面向未来的碳中和对绿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中国氢气用量未来要增加到8000万吨,基本是绿氢,但是我们现在的氢基本上没有绿氢。目前,绿氢占不到1%,大概80万吨,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巨大机遇。

绿氢产业有着极大的市场前景,单在中国便有着万亿的产业潜能,而欧洲在2030年,对绿氢未来的需求也将会达到一千万吨。在此背景下,想要发展好绿氢产业,必须从价值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三个方面作全盘考虑。

氢能受到热捧,首先源自它在碳中和和能源革命当中的战略价值,但现在怎么把战略价值变成商业价值,则是当前的重点问题。

商业价值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在当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更是商业价值的源头。不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的经济性问题,整个绿氢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

同时,产业链则要起到拉动作用。氢能交通是氢能的先导,通过氢能交通可以拉动氢能全产业链的进步。

有可再生能源制氢在源头推动,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示范应用龙头拉动,一推一拉,来带动绿色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这是氢能发展的基本思路。

风物长宜放眼量。值得重视的是,看待问题要有长期主义的视角。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应用,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技术研发时候,近、中、远都要做,不能靠一个技术打天下干一辈子,技术永远需要迭代,也需要在应用中来验证和进步。(本文根据欧阳明高8月18日在“海德氢能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暨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一周年成果发表”活动上的主旨演讲整理而成,有删减。)(中新经纬APP)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