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钙钛矿型甲胺铅碘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4-06-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钙钛矿型甲胺铅碘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廉等优点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其光电转化效率在近5年内从3.8%迅速提高到15%以上,高于非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被《Science》评选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随着电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电池效率有望突破20%,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该类高效率的电池均采用较为昂贵的有机分子(比如Spiro-OMeTAD)作为空穴传输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池成本,且有机材料的长期稳定性也值得进一步检验。因此,发展高效率的无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这类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报道的无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达到了8%,还远低于基于空穴材料的钙钛矿型电池。同时,对该类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认识上还存在敏化机制和异质结机制的争论。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清洁能源实验室孟庆波研究员课题组在改进薄膜沉积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界面调控和薄膜沉积优化,在无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型甲胺铅碘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电池效率率先突破10%,电池开路电压超过900 mV (图1)。首次采用单异质结理想二极管模型对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图2),结果表明:该类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与理想模型符合得非常好,是一种典型的异质结电池。电池理想因子A在1.85~1.93之间,表明该电池的二极管正向饱和电流主要由半导体耗尽区的载流子复合决定,首次证实了异质结空间电荷区的存在。同时计算得到了该电池的串联电阻和二极管正向饱和电流值,结果表明,该电池的串联电阻和二极管正向饱和电流均很小,可与目前广泛研究的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如Cu(In, Ga)Se2, CdTe)比拟。阻抗谱研究进一步证实理想模型分析的准确性,并得到了自洽的计算结果,直接证明了该类电池是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这一结论对该类太阳能电池器件设计和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应用物理快报上(Appl. Phys. Lett. 104, 063901 (2014),http://dx.doi.org/10.1063/1.4864638)。该工作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项目的支持。

图1 (a)电池性能统计和(b)最优性能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

图2 用于模型分析的电流-电压曲线(a)及模型分析计算结果(b, c, d)

分享到:

关键字:薄膜太阳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