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有人说他是掠夺者,也有人说他是复仇者,但他认为自己是合作者。
周和平,A股上市公司沃尔核材(002130,股吧)(002130,收盘价10.33元)董事长,由于近期与其一致行动人连续增持长园集团(600525,股吧)(600525,收盘价11.04元),并成为长园集团第一大股东,从而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截稿前的6月26日,沃尔核材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一项高达8亿元的配股方案,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而这被外界普遍解读是在为周和平方面继续增持长园集团提供助力。
为了还原周和平介入长园集团的真实想法,日前,《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对周和平进行了专访。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他反复强调,投资长园集团并非外界揣测的“复仇”,而是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专访开始,周和平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关于他的求学,以及昔年在长园工作的日子。
往事 师徒开启长园热缩篇章
周和平早年曾供职于长园集团,在离开长园近二十年后,以迅雷之势对其展开收购,意外回归之举引发市场众多猜测。
师从热缩鼻祖齐翠珍
周和平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毕业于河北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几十年了。1988年周和平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在辐射化学研究室做毕业论文,也就是目前沃尔核材主业的材料研究。他在长春应化所读完研究生后留所,并成为齐翠珍老师的弟子。
言语之间,周和平对齐翠珍老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显露无疑。正是这位恩师,让周和平走上了热缩材料研究的道路,也将周和平从长春应化所带到了长园集团。
据周和平回忆,我国热缩材料是由齐翠珍老师成功开发并推向产业化的,她是国内这个行业的鼻祖。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年01期一篇名为 《齐翠珍和她的热收缩材料》的文章中写到,她的突出贡献是:努力面向经济建设,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闯出了一条“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1989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她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随师进入长园集团
“1991年,齐翠珍老师要到长园工作,我跟随老师来到长园,一起从事热缩材料的研究和推广。非常可惜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齐翠珍老师在洗澡时不慎跌倒,发生意外不幸去世。她的去世是我国热缩材料行业的巨大损失。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完成恩师未竟的事业。此后我继续在长园工作,研究和开发热缩材料,直到1995年长和投资进入公司。”
据周和平介绍:“如果没有齐翠珍老师,长园是不可能做热缩材料的。长园成立之初是做汝铁硼的,汝铁硼是一种磁性材料,不属于热缩材料这个系列。齐翠珍老师带领我组建热缩材料团队,进行研发生产。”
资料显示,1991年~1995年期间,周和平任长园应用化学有限公司母料厂厂长。据了解,母料配制是热缩产品从基础原材料到产品之间的中间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能否在环保、绝缘、阻燃、抗腐蚀等物理性能和电性能方面同时达到标准,因此周和平彼时在长园所任职位意义重大。
那么,周和平是如何离开长园集团的呢?
根据长园集团2002年的招股说明书,1995年深圳长和实业取代原大股东长春应化所入主长园集团。深圳长和实业拥有51%的权益,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96万元增至4706万元。董事会进行了重新改选,法人代表由原来的欧阳业变更为安平,同时配备了新的经理班子。
尽管这次重组对于长园集团以后的上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从长春应化所跟随老师来长园工作的周和平,却是一次重大变故。1995年,在股权交接、新大股东陆续派人进驻长园时,周和平选择了离开。 “当时离开长园集团的还有很多人,股权变动了,人事变动也总是难免的,我也是那时离开的。”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询问是否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时,周和平表示,当时并没有矛盾,只是因为新任班子来了,双方斗争激烈,自己必须要表明立场,所以就离开了。
创业 热缩材料的双头竞争
如果经此一役之后,周和平选择黯然离开这个行业,那么如今资本市场上这场硝烟弥漫的股权争夺战或许就将不复存在。然而,周和平不是甘于平凡的人,离开长园三年后,他重回深圳,设立了沃尔核材,与长园集团展开了激烈的同业竞争。
回深圳创办沃尔核材
“我在保定干了三年,做电缆附件,但在保定待久了,还是觉得深圳的创业环境更好,所以1998年我又回到深圳,聚集一些朋友,创立了沃尔核材。”
周和平坦言,沃尔核材没有带走长园集团一个老员工。公司刚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资金非常缺乏。当时所有生产环节全是自己一手操办,同时逐步培养新员工。
可能连周和平自己也没有想到,只身离开长园后重新创建的一个从零开始的企业,居然能够在长园集团已经近乎垄断国内市场的背景下,迅速崛起,并且在数年后成功上市,成为与长园集团并驾齐驱的热缩材料龙头。“这是沃尔核材创造的奇迹。”提起那段岁月,周和平感慨万分。
IPO曾遭长园举报
刚刚起步的沃尔核材显然有着长园集团无法比拟的野心,在主业进入正轨后,沃尔核材开始谋求上市。但就在沃尔核材上会前夕,长园集团向证监会递送了举报信,称被沃尔核材窃密。
2006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2006年第86次会议对沃尔核材的首发申请暂缓表决,原因是发审委委员发现“存在尚待调查核实并影响明确判断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来源系出自长园集团向证监会递送的举报信,长园认为沃尔核材涉嫌窃取公司的技术秘密。
此次记者向周和平问及当年遭长园集团举报一事,周和平说:“长园举报我们知识产权侵权的事,之前已在法院诉讼中判了我们获胜,我们把省高院终审判决书给证监会递上去,证监会回复的是你们的诉讼已经完结,如有异议可以继续找法院。我们相信证监会最终通过我们审核,证明他们的举报是无效的。”资料显示,2007年3月28日,证监会向沃尔核材下发了核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
沃尔、长园占据国内热缩市场80%份额
2007年上市时沃尔核材招股说明书显示,1998年6月19日,沃尔核材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公司设立初期(1998年~2001年),以深圳本部为基地,就近在电子工业发达的东莞、惠州设立了办事处,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优势,沃尔产品在华南打开了市场。至2001年,公司已发展经销商百余家。
沃尔核材表示,经过八年的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623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公司已发展成为辐照应用技术开发和新型绝缘材料制造的国内领先企业,而同期竞争对手长园集团、中科英华(600110,股吧)(600110,收盘价5.24元)的复合增长率为28.67%、26.1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中银国际近期出具的研究报告,经过20年的发展,长园集团与沃尔核材已经在辐照功能材料领域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格局—长园集团施行多品牌战略,直销和分销并重,沃尔核材基本以分销为主。
目前,在电子消费领域的辐射改性热缩套管市场,长园集团和沃尔核材各占据半壁江山;在国内品牌方面,两家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我们认为双方的合作将在该领域具有极强的定价权。
不过,周和平认为,尽管沃尔核材和长园集团占到了国内热缩品牌市场份额的80%,但无法与美国泰克(瑞侃)等大型外资企业竞争,目前热缩材料高端市场大部分还是被外资占领,比如军工市场和航空市场,因此这也是他要极力促成沃尔核材与长园集团谋求良性发展的原因。
逆袭老二收购老大
在热缩材料领域,行业老大长园集团和行业老二沃尔核材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如何避免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淖,是摆在两家公司特别是沃尔核材面前的重要课题。
2014年,周和平率先出招—在二级市场买入长园集团股份,这一举动震动了市场。周和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入股长园集团的想法早已有之,而长和投资的退出,使得方案有了实施的可能。
长和投资退出
早在长园集团上市时,其李嘉诚背景就让公司备受市场关注。
长园集团2002年的招股书是这样描述股权关系的:公司控股股东为长和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长和投资),持有公司4671.53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62.67%。香港长和控股持有长和投资64.7%的股份,而香港长和控股为李嘉诚实际控制的企业。
不过,就在2005年限售股部分解禁后,长和投资便开始出售其持有的股份。根据2005年年报,2004年12月~2005年底,长和投资共减持了534.3129万股—按照限售承诺,可谓是顶格减持。
在随后的日子,长和投资持有的长园集团股份不断解禁,长和投资也开始不断减持。截至2013年8月21日,长和投资持有长园集团的股权比例已降至27.86%。截至2014年1月3日,长和投资的持股比例进一步降低至17.63%。
2014年1月18日,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在长和投资的持股比例降至17.63%后,公司已经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并且,长和投资明确表示在2014年还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减持所持有的长园集团股份。至此,长和投资全盘退出的打算已经路人皆知。
记者注意到,在没有实际控制人的日子里,长和投资进一步通过减持将持股比例降至5.76%。
2014年5月30日,长园集团公告长和投资将剩余的占公司总股本5.76%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复星集团和藏金壹号投资企业 (有限合伙)。长和投资也宣告全部退出长园集团。
沃尔核材悄然入场
市场对长和投资不断减持长园集团关注度很高,甚至将此定性为李嘉诚从内地撤资的典型事件。不过,在长和投资表达了全盘退出的意思后,长园集团的老对手,沃尔核材及其董事长周和平便开始筹划一个惊人的举动。
“李嘉诚退出的时候,我们觉得有通过投资达到行业协调的可能性了。”在谈到何时起了买入长园集团股票的动议时,周和平向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后发现,就在长园集团1月18日公告彻底表明长和投资“全退之心”后,周和平便悄然开始着手买入长园集团股票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通过董事会决议,沃尔核材获得了投资长园集团的权力。
在2014年2月26日沃尔核材的董事会上,一则《关于以自有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议案》被提出。随后该议案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根据议案内容,沃尔核材可以利用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进行风险投资。
有了这1亿元资金额度,2014年4月22日,沃尔核材公告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向外贸信托认购“外贸信托·万博稳健2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为沃尔核材收购长园集团的一致行动人)。
此外,沃尔核材为了解决购买长园集团面临的资金问题,开始向控股股东周和平借钱。
2014年5月8日,沃尔核材董事会同意向控股股东周和平借入不超过2亿元资金。5月26日,沃尔核材董事会通过了《关于拟开展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议案》,该不超过3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购买长园集团的股票。周和平也从今年4月份开始频频通过股票质押筹措资金。
资金雄厚 团队作战
要想打好一场收购战,资金是首要要素。
周和平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股票的质押融资比例在4~6折之间。那么根据质押日沃尔核材股价,周和平籍此融资约10.23亿元,再加上沃尔核材3亿元的自有资金,以及信托计划融到的9000万元,周和平和沃尔核材表面上可用于收购长园集团的资金就超过了14亿元。
截至6月14日,沃尔核材披露周和平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长园集团股票8635.105万股,占长园集团总股本的10.000004%。
根据周和平方面增持长园集团区间金额粗略计算,动用资金约为9亿元。也就是说,周和平方面还有5亿资金尚未动用。目前,周和平还有5242万股可以用于质押,这些股份还可以融资约2.6亿。
因此,粗略统计,周和平和沃尔核材表面能够动用的资金还有7.6个亿。
此外,2014年4月3日,沃尔核材披露实际控制人周和平将所持1亿股公司股票办理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其理由是“个人资金需要”。
2014年5月6日、9日,周和平分别将7128万股限售股和3700万股限售股进行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
2014年6月13日,周和平再次将3000万股流通股进行了质押式回购交易融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沃尔核材向大股东借款以及周和平大量进行质押式回购的公告披露后,不少投资者也在公众平台上表达了不解,但沃尔核材方面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
资料显示,周和平方面第一笔买入长园集团股票的时间是1月24日,这距离1月18日仅仅5个交易日。
另外,记者注意到,在沃尔核材6月14日的公告中,周和平方面一共有6位一致行动人。除周和平和沃尔核材以外,一致行动人中的万博兄弟、信托计划显然与公司之前投入3000万的 “外贸信托·万博稳健2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有关。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的该信托计划的情况,沃尔核材投资该信托计划3000万元B类权益,可以融到9000万元。而万博兄弟作为资金管理方其同样可以作为沃尔核材收购长园集团股份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此外,6月26日,沃尔核材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一项高达8亿元的配股方案,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这笔资金未来是否会成为收购长园集团潜在的资金来源,值得关注。加之周和平的个人储蓄,周和平方面再拿下长园集团10%的股份,甚至是20%也未必没有可能。
另外,周和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有一个专业的收购团队,包括各方面的专家,每一步操作都有律师检查是否合法合规。”
记者注意到,在沃尔核材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书中,周和平曾承诺:“其在今后的任何时间不会直接或间接地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自营、合资或联营)参与或进行与发行人营业执照上所列明经营范围内的业务存在直接或间接竞争的任何业务。”
如今,周和平买入长园集团的股票,这种投资行为与当时的承诺相违背吗?
“我们既然要做事情,肯定事先会研究法规。”周和平告诉记者,《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里面规定持股比例在20%以下,只需报告有无同业竞争,20%以上才需要请财务机构进行核查。这说明20%以上才作为审核项目。如果股权分散,又不想控股这个企业,同业竞争根本不是个问题。
周和平表示:“所以要看法律的规定,5%就是同业竞争吗?不是那个事情。长和投资减持到17%的时候就说不是实际控制人了。如果达到20%,就需报告如何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后面就不能够继续收购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对于整个收购计划,周和平绝不是冲动后作出的。其脑海中已经对合规性有了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