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上市公司纷纷投资其中,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如江苏国泰主要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此外,中信国安、杉杉股份等公司也与锂电池结缘。除锂电池外,科力远则致力于镍氢电池原材料泡沫镍以及镍系电池的生产,公司募集资金就用于投资控股子公司科霸公司建设镍氢动力电池能量包生产线。镍氢电池是目前大多数混合动力车采用的电池技术。同济科技、复星医药、上海汽车等则从事燃料电池的开发。
对于动力电池的业绩贡献,招商证券指出,混合动力推广初期,相关电池生产企业将获得适当利润。因混合动力汽车将是最佳的过渡产品,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其核心技术是能量转换系统,电池单元仅为其中非关键零部件,市场推广初期,由于整车企业并不具备较大规模,相关电池生产企业将在推广期获得适当利润。但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车用电池业务对公司的利润贡献尚小。
与国外相比,我国电池生产商目前规模偏小,实力并不强。为了尽快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车用动力电池,国外各大汽车厂商纷纷采取与电池生产商合作的方式进行开发,掀起了国际开发车用动力电池的热潮。其中,通用汽车同时与国际知名锂电池巨头A123、Compact Power、Cobasys和Saft四家公司进行合作,抢占锂电池技术领先地位的意图非常明显。
基于做大动力电池产业和保证汽车安全的考虑,财政部在补贴要求中明确,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而要达规模,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研发投入偏小。银河证券分析师李丹指出,相对于轿车,大中客车对电池的重量、体积要求不高,加之对行车速度要求不高,是开发节能和新能源车型最佳的领域。并且,国内各大中城市相继处于公交系统升级过程中,出于城市形象建设以及贯彻中央节油节电政策的需要,集中采购价位相对较高的节能和新能源客车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国内新能源客车大都采用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外部采购的方式,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并不多。因此,相对来说相关研发投入并不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