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该给疯涨的锂价降降温了

作者:张忠岳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2-09-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13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上涨0.26万元/吨至50万元/吨,市场最高价达50.5万元/吨。

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起市场景气度下滑,碳酸锂价格一度从51.5万元/吨降至46万元/吨。8月以来,下游采购、备货需求再起,碳酸锂价格快速上行。

电池上游原材料的大幅涨价已经令整车企业叫苦不迭。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直言:“在一年左右的时间,碳酸锂价格暴涨10倍,整车厂等价值链中下游企业都在为上游的矿主打工,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锂价高企不下,对汽车产业链和汽车市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整车企业要想生存,必须以盈利为前提。上游锂资源价格过高,导致的后果就是下游的整车企业采购成本大幅上升,造车成本居高不下。在成本无法有效降低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终端涨价的方式将部分生产成本转移给消费者。

此外,整车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需要巨额资金来招募人才进行技术研发。盈利水平大幅度下滑,自然会影响技术创新。

如此高的锂价,自然不能是常态,但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似乎难以改变。

此前,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曾表示,将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可见,政府管理部门也高度重视锂价格上涨过快过高的问题,但受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目前效果非常有限。

眼下,锂价疯涨的问题不但没解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行业和企业该如何应对?

有分析认为,从材料端看,最直接的方式是对上游的一些原材料进行锁定,提前锁量、包销、预付。通过稳定矿资源的供应量和矿资源的价格,而在下游端需求井喷的时候,可以给予放量供应。

其次,就是用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可以用国产原材料的替代、新化学体系的使用、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来抵消成本上涨。比如高镍无钴化技术的推进,可以减少价格较高的金属钴等原料使用,从而降低锂电池的成本。

另外,就是加快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尽早实现废旧锂电池中有价材料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是想彻底给锂价降温,多少有些杯水车薪。“锂价上升大幅增加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曾说,10余年来,通过技术进步,锂电池成本下降超过80%。而如今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冲淡了产业链在技术降本方面投入的资金。

笔者认为,未来还需在产业链协同和市场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应该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牵头作用,对锂价上涨进行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在定价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管控和介入,比如可考虑设置政府指导价甚至在特殊情况下直接由政府定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上就表示,整车企业要承担用户的各种消费需求和责任,所以定价体系完全取决于整车企业和客户的供需关系,汽车产品的价格不是也不应该由上游材料定价,上游材料应该在产业链上有一个合理的收益平衡。

在市场监督管理方面,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曾表示,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例被查处,潜在的不法行为也没有被“杀鸡儆猴”。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给锂价降降温了!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