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电池 返回

锂电铜箔厂商加速扩产陷窘境:有场地无设备

作者:记者 王鹤 见习记者 冯雨瑶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国内锂电铜箔厂商扩产仍在持续。据了解,9月份以来,国内多个新建锂电铜箔项目已开工或新签项目相继落地;此外,不少锂电铜箔上市公司也在财报中表示,扩产是行业目前的主旋律。

然而,在锂电铜箔企业密集扩产的同时,设备供应不足成为一大难题,“有场地无设备”俨然是燃眉之急。

锂电铜箔厂商加速产能扩张

加大产能扩张是当前锂电铜箔厂商竞相追逐的重点。9月25日,华创新材与四川遂宁高新区举行锂电项目线上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协议,华创新材计划在遂宁建设年产10万吨超薄锂电铜箔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0亿元。

除华创新材外,海亮新材、嘉元科技、杭电股份等锂电铜箔生产项目也在9月份陆续开工。

此外,今年以来,诺德股份、德福科技、嘉元科技、铜冠铜箔、中一科技、鑫铂瑞等铜箔企业都在加快产能扩充步伐。

“锂电铜箔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下游锂电池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3C数码、小动力、电动工具等领域需求的增长,锂电池规模不断扩大,带动锂电铜箔市场需求提升。

据GGII预测,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1550GWh,全球锂电铜箔市场需求将达97万吨,2020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3.9%。

除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之外,锂电池向轻薄化、高能量密度发展,也倒逼锂电铜箔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指标及生产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锂电铜箔以6微米、8微米为主,为了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除厚度外,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也是重要技术指标。6微米极薄及更薄的铜箔成为国内主流厂商布局的重心,目前4微米、4.5微米等更薄的产品已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中应用。

产能扩张陷“有场地无设备”窘境

锂电铜箔设备供应不足成为产能扩张的最大阻碍。

“上游铜原料成本和铜箔加工费上升,导致锂电铜箔整体供应紧张。”一位长期关注锂电产业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直言,“受制于关键设备供应不上,导致新增产能释放缓慢,全球供应仍存在一定缺口。”

据一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透露,目前国外设备厂商已排产至2026年,国产厂商也已排至2024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析称,当下,锂电铜箔设备供应短缺,根源主要在于下游市场需求在增长。此外,也不排除有市场投机的关系。他认为,“下游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不乏有一些厂商会囤货惜售。”

在锂电铜箔设备供应紧缺背景下,收购设备厂商或与设备厂商深度绑定等,成为厂商的主要应对之策。

今年7月份,诺德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拟以2.49亿元收购道森股份5%股份。双方共同在锂电铜箔领域开展以铜箔设备技术研发、3微米等极薄铜箔产品和复合铜箔产品等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今年9月份,由华创新材与西安航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制作的首台3米直径阴极辊成功下线,并将交付广西华材新材铜箔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铜箔项目二期的生箔产线。

据悉,为加快锂电铜箔产能扩张,不乏锂电铜箔厂商下大手笔与设备厂商锁定长单协议,以解决“有场地无设备”的困境。为保障供应稳定和降低采购成本,动力电池企业也在通过签署供货长单、参股、合资建厂等方式布局锂电铜箔供应链,为锂电铜箔企业产能扩充提供保障。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