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置出资产三年后再转手 鞍钢、攀钢资产腾挪有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30日,鞍山钢铁集团(下称“鞍钢”)对外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鞍钢集团决定将其部分资产与攀钢集团相关资产进行置换。资产置换范围显示,攀钢集团旗下攀钢国际旅行社100%将置入鞍钢,而鞍钢旗下包括鞍钢攀枝花分公司全部资产、负债和业务等14项资产将陆续注入到攀钢集团。

根据公告,上述置换以去年12月31日为审计、评估基准日,以今年6月30日为相关资产置换的交割日,资产置换的对价将以评估日的评估结果与今年前6个月的权益变动额的合计数确定。但公告未披露具体评估值。

目前,这项置换已经得到鞍钢方面同意,资产置换完成后将及时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工商登记变更等手续。

这已不是两大集团之间的第一次“交手”。

2010年5月,鞍钢和攀钢联合重组成鞍钢集团,成为具备钢铁产能3860万吨的超大型钢铁集团。目前,鞍钢旗下有鞍钢股份(000898.SZ)、攀钢钒钛(000629,股吧)(000629.SZ)两家上市公司。

到2011年,攀钢钒钛与鞍钢通过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前者将全部钢铁业务置出至鞍钢,置入铁矿石采选业务,并按2011年12月31日作为资产实质交割日。

根据当时的置换方案,攀钢钒钛将置入鞍钢持有的鞍千矿业100%股权、鞍钢香港100%股权、鞍澳公司100%股权;攀钢钒钛将置出包括攀钢钢钒公司等15家涉及钢铁资产的全部股权。其中,置入资产预估值约为96亿元,置出资产预估值约为115亿元。

卓创分析师刘新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11年前后的那次资产置换,主要是为了实现两大集团的合并,资产置换后,攀钢将从过去的钢铁企业向矿业企业转型。

不过,当鞍钢与攀钢进行资产置换时,鞍钢拿出的14项资产基本为三年前从攀钢钒钛手中购得。不同的是,经过再次“倒手”,此时的买家变成了攀钢。

6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联系鞍钢方面了解此事,未果。而攀钢规划部相关负责人则因为“手头有要紧工作要忙”未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在刘新伟看来,鞍钢与攀钢再次资产置换,可能会考虑到攀钢的业绩问题。“目前攀钢的主营业务是铁矿石及其制品,而目前铁矿石市场出现的问题颇多,国际价格的下跌挤压国内矿山的利润,这样的情况肯定会影响到攀钢钒钛的业绩。”他说。

外界认为,此次置换回攀钢的资产从内容上看以优质资产为主,能够起到稳定股价、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

不过,拿出这些资产的鞍钢,同样也需要优质资产的补给。

根据鞍钢近日披露的一季度财报更新数据,该公司不仅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减少,净利润更是亏损5.69亿元。而自2011年起,鞍钢连续多年难以改变净利亏损局面,截至2013年数据,三年累计亏损超170亿元。

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钢铁行业持续低迷,国内很多盈利不佳的上市钢企,习惯用注入优质资产或者向大股东出售资产来提升盈利能力。

在鞍钢集团的内部就存在着类似例证:为增强盈利能力,曾被ST的鞍钢股份就曾签署资产置换及股权转让等协议,鞍钢股份拟置出资产为其所持有的莆田公司80%股权;拟置入的资产,一是国贸公司内贸业务整体资产(主要承担鞍钢自产和国内钢铁产品的采购销售业务),二是国贸公司所持9家内贸子公司的股权。

“鞍钢国贸是集团公司比较优质的资产,现在已经注入上市公司。”鞍钢国贸一位管理层曾如是向本报记者确认。

刘新伟表示,集团层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置换或者剥离是典型的西医疗法,哪疼治哪,短期效果虽然明显,但治标不治本。“目前国内钢铁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转型发展问题,如果仍用“切除肿瘤”或者“植入假体”的方法,谈转型皆是妄谈。”

分享到:

关键字:攀钢钒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