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直击储能大会|内蒙古电力经研院赵晨旭: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内蒙古储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7—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浙江省能源局联合指导,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32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洲际酒店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

大会以"共创储能新价值,共建市场新格局"为主题,聚焦新型储能安全持续发展,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政策机制、资本市场、新型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913家产业链企业,3317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154家企业展示了储能产品,可谓盛装出席,涵盖系统集成、电芯、PCS、BMS、集装箱、消防、检测认证等新型储能全产业链。

大会组委会邀请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晨旭做《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内蒙古储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以下是发言主要内容:

赵晨旭: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来到这里非常高兴,大家都是来自产业的同仁们,我是来自电网的,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电网有国网、南网和蒙西电网,蒙西电网目前是第三张网,不是第三大电网。可能最近大家关注新能源和储能也都知道,未来内蒙古电网的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红海,也可以说是一个风口,下面我介绍一下。

从三个方面介绍,第一是内蒙古新能源及储能的发展情况;第二是蒙西电网与储能的耦合;第三是对储能发展的机遇和思考。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时也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到内蒙古投资。

内蒙古是中国北部华北的脊梁。这几年内蒙古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内蒙古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占全国的1/2、1/5以上。多年来,内蒙古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电力总装机达到1.56亿千瓦,外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外送煤炭、外送电量均居全国首位;新能源装机达到56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1/3,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91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其中风能开发为全国第一,装机容量是4158万千瓦,占到全国装机的12%;光伏开发是第九,装机容量1450万千瓦,占全国太阳能总装机4.9%。随着国家多方的投资不断加大,未来新能源装机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内蒙古不仅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产业链安全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和优化国家能源布局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作用。

这张图是9月3日,中央二台《对话》栏目采访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王莉霞首次在电视节目上邀请全国能源企业和专家到内蒙古投资,目的就是拉动能源产业投资,打造全新的能源产业链投资渠道。这张图大家也看到了,截至2022年6月底,新能源装机达到5653万千瓦,占全区电源总装机的36%;上半年全区新能源发电量655亿千瓦时,占全区发电量的21.2%。

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的发展比较快,尤其是新能源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现“两个率先”“两个超过”,这是符合内蒙古实际发展的。要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十四五”内蒙古提出“能源倍增”计划,就是坚持集中和分布开发并重,自用和外送消纳并举,实现新能源的倍增计划,就是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1.35亿千瓦,新能源占比超过50%

通过这组数据做一个对比,2015年开始新能源装机规模从1907万千瓦增加到2021年的3110万千瓦,增长幅度达到63.08%,近三年每年的增幅都在6%。新能源风光的消纳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上网电量由2015年的278.02亿千瓦时增长至2021年的671.65亿千瓦时,增长幅度达到141.58%。

未来的内蒙古,要打造几个新能源基地,这不仅是边远地区供电的保障,是政治的保障和地域安全的保障,也是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现在内蒙古最热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鄂尔多斯,过去大家都知道鄂尔多斯的“羊煤土气”,羊绒、煤炭、稀土和天然气。一直以来火电发展占比很高,今年新能源几大基地也都聚集在鄂尔多斯,地域和资源优势并存。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乌兰察布,北京高铁站经常见到一句广告“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凸显它的地理位置重要,它不仅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更重要的它是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落脚点。华为、苹果、腾讯、京东等企业的计算机中心全部都落地在这里,因为它的气温全年不超过25度,具有很好的能源储存条件,它布局了三峡、远景等企业众多的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场景的应用落地。

2025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布局,储能装备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时,储能核心部件完全实现就地生产,形成1000亿元产值的储能制造产业集群。南方储能产业大多都集中在江浙、广东一带,欢迎大家到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去投资,其优势包括电价、土地、人员的配套,还有更多商业的机会。

新能源的未来就看储能的大发展,大家都觉得储能迎来了春天,我觉得是迎来一个风口,上午专家说了很多,各地都在搞储能,但是我有一个个人的观点就是:“中国储能看西部,西部储能看内蒙”,一会要看几张地图,从地图上分析,未来的发展请大家看内蒙古,内蒙古有很好的资源禀赋,而且数据、国家的政策、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会支撑它。电网侧的储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撑。2021年底储能的装机容量超过了400万千瓦,现在大家关注点和盈利点都在电网侧,而用户侧储能现在开发量仍然不足。

下面讲一下蒙西电网和储能的耦合。这个地图比较直观,灰色是国网蒙东的供电区域范围,绿色到灰色就是蒙西供电的区域,绿色的部分有大量的风资源,往西就是一些灰色地带,是沙漠戈壁,它给光伏制造了一个很好的产业落地的地理条件。

先介绍一下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西电网),它供电区域72万平方公里,服务1400多万的居民,统调装机7955.06万千瓦,全年售电量2300.55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到40%。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55位、能源企业500强第46位,集团公司坚持将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持良好社会关系,广泛赢得社会认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为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内外部环境。

这组数据是新产业智库(GGII)3月份的数据,“十四五”国内各省份储能发展潜力评估排名,内蒙古是第一,储能的配比是15%,目标是5GW。去年8月27号,内蒙古自治区文件要求化学储能容量不低于项目总装机15%、2小时,这是保障性的。2022年政府最新文件,市场性的并网更加细化了,提到15%和4小时。这也是一幅地图,中央出的文件,“十四五”期间沙漠戈壁大型的基地,都是在西部的,从西部距离北京最近,离中原地区最近就是内蒙古,而且第一批大基地就是1000万到1300万,第二批大基地已基本落实,落到三峡、华能、内蒙古能建等大型企业,由几个企业共同开发,未来新能源的开发市场特别大,初步预估,未来拉动产业链投资约4万亿左右。

储能未来在蒙西的机遇和思考

首先是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自治区主席一直在向国际、全国发出邀请,欢迎一些产业、能源企业去内蒙古投资。自治区的孙绍骋书记也多次和这些大的企业进行沟通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而且近期很多新能源企业,包括三峡集团、华能集团、能源建设集团纷纷入驻蒙西,建立战略合作基地,这些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三个月时间有近百家企业到内蒙古落地,地处偏僻的额济纳(胡杨林)基本都是荒漠地带,今年也迎来了134家企业要在这里投资风电、光伏和储能。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在国家公布的“十四五”九大清洁能源基地里,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和黄河几字湾四个清洁能源基地均覆盖有大量的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我们正处在黄河几字湾的清洁能源基地,我们有这么好条件,这么好的资源,而且结合电网的消纳条件,蒙西是具备了最佳的条件。大家看这幅图红色的地方就是黄河几字弯落地在内蒙古,如果从新疆送电到北京、中原地区都是四五千公里,河西走廊也远,包括云南、贵州到长三角、珠三角都比较远,而从内蒙古送电最多不超1500公里,从黄河几字弯来看,有一种观点叫“蒙电入浙、蒙电入苏”可满足未来长三角的供电。

这个图是在2022年2月2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共同发布了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开发,这四大沙漠全部是在黄河几字弯,就是内蒙古的西部,平时大家旅游的时候是个景点,现在大量的荒漠被改造用来建风电、光伏基地。2030年这个风光基地是4.55亿千瓦,其中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是2.84亿千瓦,其他的沙漠和戈壁是1.34亿千瓦。大家想容量这么大,所有的风机、光伏板都要进场,下游产业链全部拉动了,这些产业背后就是储能,而储能是强制性匹配,15%、4小时,可想而知未来的市场有多大。

这是内蒙古的储能布局的地图,到2025年底建成并网型储能装机是500万千瓦,未来十年都要落到内蒙古,落到电网侧,必须要场景落地,没有风光,储能是没有用的,所以必须考虑储能并网的必要和需求。

刚才说到时间的问题,分两种,一种是保障性的大型的储能,要匹配到15%,储能2小时;去年年底适度调整,储能要到2025年以后达到500万千瓦,强制匹配15%,储能4小时,这是全国最高的一家,其他的地区,江浙一带都是1小时、2小时不等,4小时是内蒙古独一家的。

下面从电源侧、电网侧储能再给大家解释一下。

电源侧主要是全面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和大力发展多能互补式电站建设。电网侧主要在调峰调频困难或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关键电网节点合理布局新型储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用电负荷增速较快、输电走廊或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地区,合理布局新型储能,减缓输变电工程投资。在供电能力不足的电网末端和偏远地区合理布局建设新型储能,支撑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共同保障末端电网和偏远地区用电需求,解决输电阻塞、长距离输变电工程供电不经济等问题,提升电网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刚才说了指标的问题,2022年以后,目前政府会出台一个更新的政策,新政策鼓励并网配套新型储能,时间和容量会有变化,大家拭目以待,因为这个强制性条款还是特别有竞争性,也特别有压力,但很多企业是不赚钱的,所以在投资这块比较有研究的空间。

最重要的思考,现在投入这么大的成本,回报是多少,现在投资回报是一个大的问号,上午很多专家也讲了,但是我们觉得这个问号不重要,重要的是规划和项目落地,2025年储能全国的装机是3000万千瓦,内蒙古是500万千瓦,占全国六分之一,这绝对是数量级的投资比率,相信每个投资者都不会放过内蒙古这个机会。

如何能够盈利?右手这张表是投资盈利理论值,会有盈利30%、35%不同模型,可以告诉大家,结合理论和现实的储能落地,未来储能投资肯定能盈利。还是期待一个政策的出台。内蒙古在第四季度会有一个新的政策出台,一个是匹配的问题,一个是补贴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好的补贴,市场就能赚钱,所以储能的风口到了,储能的红海到了,这是我们共同所期待的。

谢谢大家,欢迎各位专家同仁到内蒙古投资。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