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直击储能大会|南网能源研究所雷兵: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困局及创新路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7—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浙江省能源局联合指导,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32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洲际酒店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

大会以"共创储能新价值,共建市场新格局"为主题,聚焦新型储能安全持续发展,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政策机制、资本市场、新型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913家产业链企业,3317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154家企业展示了储能产品,可谓盛装出席,涵盖系统集成、电芯、PCS、BMS、集装箱、消防、检测认证等新型储能全产业链。

大会组委会邀请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雷兵做《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困局及创新路径》主题报告。以下是发言主要内容:

雷兵: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南方电网能源研究院的雷兵,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困局及创新路径”,今天上午很多院士专家关于技术、项目、商业模式讲了很好的经验。我的分享是基于政策和案例分析。

“双碳”战略现在成为国家战略,风光水这些可再生能源接下来也会成为新能源的主体,也成为能源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系统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包括“两高一低”,大范围长距离的电力平衡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思考,国外新能源发展比我们早一些,国外是否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要分析现阶段,商业模式面临的关键问题,第三个是商业模式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国外的领先企业他们在储能方面有哪些实践,我们选取了两家,一家是德国意昂,一家是法国的尼尔森公司。

意昂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德国两家公司合并的,之前是做电力、化工、石油,是比较综合的,2010年以后为了适应欧洲新能源战略的发展要求,把发展领域转向太阳能、水利和风电,退出火电和核电。这个过程中2016年把传统能源卖掉,转向了意昂公司,打造能源网络、综合能源服务和可再生能源三大业务,这三大业务中都把储能业务嵌入进去,储能业务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模式是意昂作为一个中心,整合了储能设备的供应商和电网为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又有一些第三方的电力费用服务,包括电力服务进来,实际上是一种整合商,实现的功能是白天存储,晚上把储存的电放出来,使家庭用户摆脱对电网的依赖,降低用户的电费支出。

它的对象是家庭用户,主张就是降低用户的电力费用,提升太阳能发电的利用效率,实现电力自发作用,提升用户的可靠性。通过储能业务和太阳能业务绑定,客户关系、渠道资源、技术方面实现了共享。收益方面,从他们2020年的报告来看,为家庭用户每一户人家节省一千多欧元的效益,家庭能源服务板块在2020年实现7亿欧元的效益。

这个模式总结出来有四个方面:一个是业务协同发展,把储能业务和另外三块业务进行一体化的整合,实现了客户、技术、人才的共享;第二发挥了平台优势,本身有能源网络,利用网络优势探索创新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新能源社区,用户分布式储能资源的集中使用,类似前面太湖能谷讲到,把小做大,资源集中起来,包括电力设备容量套利,还有进行富余容量入网电费返还等商业模式;第三,通过智能化的配电站建设,和传感器的使用,开展了能源服务的创新;第四,重视创新能力,在内部创业的基础上跟外部合作进行整合,与全球的领先企业,包括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这写都可以借鉴。

第二,是法国的尼尔森公司,是垂直整合模式,这是法国第一大可再生能源独立发电商,业务涵盖十多个国家地区,业务是包括光伏、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储存,储能业务是核心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把储能作为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为公司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收益。这几年的收入增长是比较快速的,这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案例,是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案例,他们配置了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组,具有独立的市场地位,中间是南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和输电网络,以此为中心,上面是三个风电厂,下面是零售商,包括一些用户,包括储能系统,形成一个网络,这是一种方式。面对的客户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政府,本身为政府提供服务,二是电网,三是终端用户,价值主张是降低南澳大利亚区域的电力成本,提高电网的稳定性。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两种,一种是合约服务,一种是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我们查到的数据是2019年,它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是八千万美元,常规调频降低三千万美元。

案例启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业务协同发展,释放储能商业价值;第二是长期合作,降低发展风险,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第三,保持了独立的地位,过程中能够为电网和电力市场分配储能空间,提供多样性的储能服务。

这是国外的一些先进案例。再看国内的储能有什么样的问题?前面专家已经给了很多的思考,我这里简要做些分析。

第一,政策推动力度是持续加大,处在一个风口,从以往的试点向规模化转型,国家在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明确了,2050年储能容量要达到三千万千瓦。为什么现在发展还是比较慢,跟我们的预期有差距?所以我们在分析,从三侧来看,电源侧政策要求强制性的配置,但是这里还存在盈利前景不太确立,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电价来看,中国是蓝色的,红色是36个国家的典型电价,中国的电价比平均电价也是低的,包括2018年到2020年,电力的价格指数是往下,这两年有点抬头,主要因为煤价的原因。电力整体价格偏低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加上储能系统它的盈利空间有限,所以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

2019年国家出台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和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电网企业储能投资不再纳入输配电价。维持电网稳定运行是我国电网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电网稳定性提升不能通过提高输配电费用来反应市场价值,成本较难传导到用电端。用户侧跟电价还有用户对储能的需求是有些关系的,用户侧很重要,我们认为有三个价值主张,一个是降低成本,一个是提高用电可靠性,还有通过峰谷价差提高收益。我们从可靠性的数据来看,这几年南方电网和国网的努力之下,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大幅提升,珠三角有五个城市平均停电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去年全口径统计是9个小时,包括农村偏远地区,虽然有些地区实现了峰谷差,但是盈利空间有限,不足以吸引大家往这块去做。

我们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光伏与锂电产业链,能装机量大,储能产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叠加外部国际关系不稳定,企业经营压力大,国家希望优化营商环境,在电价方面给企业减压。电源侧与电网侧“谁买单”的问题以及用户侧经济性问题,始终是主要矛盾,储能的最终收益受到持续压制。

最后谈一下新型储能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建议。

未来储能肯定是关键的,是必由之路。这两年地方政府都在出台一些储能政策,包括“十四五”,各省的“十四五”规划也做了一些梳理,都把储能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明确了储能的容量和配置规划。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价值是凸显的,因为里面大量新增的风光新能源需要通过储能解决。第二个市场空间巨大,以南方电网为例,南方区域“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装机是一个亿,未来需要2600多万千瓦储能,相关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约800亿元。要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我们构建两个平台,一个是储能关键设备的检测平台,一个储能监控运营平台。以储能系统检测技术为基础,建设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电池PACK生产线,打造高安全性、经济性、满足电网运行要求的一体化集装箱式储能产品。推广涵盖抵押台区储能、储能应急电源车、便携式特种电源、锂电池后备电源等系列自主化储能产品。

前面刚才太湖能谷的吴总也讲到了共享,共享现在是一个很好的路径。电化学的装机容量跟我们说的抽水蓄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怎么把电化学储能的资源潜力发挥出来,可能共享也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就是把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整合,合作运营,统一协调,能够推动储能能力的全面释放,提高社会利用效率,共享建设,共享设备,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利用。这是青海省共享储能商业模式,成为全国能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这是今年2月份的数据,大家看一下。

我们分析这个共享储能的模式,面对新能源发电用户包括储能企业怎么整合,增加发电企业的入网电量,提升企业的发电收益,将分散的储能资源进行集中共享,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营效率,这里要有一些技术,青海首先是有个市场,有市场化交易。其次接入了区块链技术,把储能共享起来,提高储能电站的利用效率。

南方电网走的慢一些,也做了一些探索,在东莞有一个6站合一的微电网市场工程,目标能够在松山湖做作一个虚拟电厂,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在共享储能方面做些探索。

第三,氢能具备长远价值,从电化学到化学也是个趋势,氢能目前也是在比较早期,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比较重视氢能的产业发展,比如欧盟氢能战略重点就是开发绿氢,美国也将氢能作为战略储备技术,日本、韩国主要是做氢燃料电池技术。欧盟已经将一千公斤的固态储氢系统用于电网储能发电,德国也开发了一些电解制氢设备。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做,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但是目前还是集中在交通领域,跟国际比,我们核心技术还存在一些差距。

南方电网有一些示范项目在做,有一个中芬能源合作项目,有三个目标,一个是构建冷热电气交通多能流的网络。第二,开展燃烧电池与电网耦合应用,第三是探索新型基岩储能技术,这是技术上的一些利用,开展一些技术研究,包括研究多元能源协同优化与实时管控,要开展电气热耦合,网源、荷、储有机互动。还有一个小虎岛,国家重点专项,是高安全固态储氢技术研究,提高存储的容量,里面也有一些技术研究,现在储氢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氢是按危化品管理,存储是受很多政府部门监管,很难去拿到准生证。所以我们就在思考是否有一种方式,整合加氢站,目前国内有几百所,把这些现有资源利用起来,他们具备合法身份,用加氢站资源+氢发电+综合利用的共享新模式,形成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推动技术快速迭代。这种方式我们就形成这种模式,希望通过电氢网的协同,通过电解制氢,固态储氢,燃烧电池,电氢灵活转换,解决空间层面、时间层面不同步,把风光资源通过氢的方式储起来,支持新能源三大体系的建设。

第四,商业模式创新建议,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随着“双碳”路径的逐渐清晰,包括“双碳”进程的快速演进,储能将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出现,企业应该发挥优势,有的是资源优势,有的是项目优势,有的是商业模式优势,第一是做好平台,第二是强化运营能力,把内功练好,第三是要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探索储能商业模式,为中国如期实现“双碳”贡献力量。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商业模式 创新路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