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0月18日,A股储能板块稳步上涨,截至收盘,南财金融终端主题库显示,储能主题上涨1.54%。成分股中,99只股票收涨,仅22只股票下跌。具体来看,新风光涨超13%,南网科技涨超11%,南都电源、博力威涨超10%,赛德电池、华西能源涨停。
10月18日,宁德时代宣布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Solar LLC(Primergy)达成协议,为Gemini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Gemini部署了690MWac/966MWdc太阳能电池板和1.416GWh储能系统,项目完成后,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之一。
据中国能源报10月18日消息,由于电池供不应求,已有储能企业被迫暂停接单——“整年都在全国各地跑项目,但眼下不得不提前收尾”。自9月底开始,类似情况颇为普遍且形势愈演愈烈。
2023年或是国内电站储能发展的大年
日前,山西省能源局印发《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300万千瓦以上。《规划》在储能方面提出重要发展目标,在关键节点布局电网侧储能,稳步推进电源侧储能建设,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争取于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量达到600万千瓦。
光大证券认为,从招标层面看,据CNESA统计,9月份,新型储能中标项目89项,其中储能系统中标 1.2GW/2.7GWh,EPC中标2.4GW/5.2GWh。
其次,从政策层面看,10月12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2022年青海省新能源开发建设方案》,对第二批大基地仅配置电化学储能的项目要求功率配比20%;储能时长4小时。
基于当前电网的消纳能力,预计2023年将会是国内储能发展的大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配储比例的落实情况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②功率配比和储能时长要求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③各类储能新技术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海外储能需求同样旺盛
华鑫证券指出,首先,储能在清洁能源装机受限的情况下保持高增长,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上半年美国储能装机有所增长,2022年上半年装机约5GWh电池储能系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三分之一,但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却下降了 50%~70%。2022年1-6月,大约20%的计划中的光伏装机被推迟,储能在清洁能源装机受限的情况下保持高增长。
此外,随着多项支持政策的出台,海外将迎来大型储能需求释放。
其一,《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立法,独立储能投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储能与太阳能脱钩,独立储能系统有资格获得30%的清洁能源投资税收抵免(ITC)。此外,允许免税实体以直接付款的形式获得投资税收抵免。
其二,停征东南亚进口太阳能组件“双反”关税,光伏装机复苏将对储能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华鑫证券认为,在东南亚光伏关税取消两年、2023年IRA新政生效、加州SGIP自发电激励计划和的政策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美国储能市场有望持续突破装机记录,Wood Mackenzie预测,2022年美国市场储能新增装机有望实现 29%的增长,预计2022-2024年储能需求将分别达到13.5/28.4/45.6GWh。看好美国储能需求高速发展。
光大证券指出,重点关注美国大储的投资机会。
从量的层面来看,美国市场一直是全球储能的第一大市场,随着美国新能源建设的加快,美国市场对储能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
从利的层面来看,由于美国电价传导机制更顺畅,储能电站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因此储能设备供应商海外业务的利润率显著高于国内业务。
投资策略
光大证券认为,2022四季度硅料价格有望出现拐点,叠加需求加速释放,一体化组件企业有望迎来量增+盈利边际改善,看好国内锂电大储企业的2023年的量增,高压级联技术从0到1的发展,压缩空气、液流、光热、氢、钠电、飞轮、超级电容等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
华鑫证券认为,在政策推动下,美国光伏装机复苏带动大型储能需求提升,随着硅料供给释放,国内大基地需求启动带动大储能需求,看好有能力出口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及PCS供应商,推荐温控设备供应商以及配套国产系统出海厂商。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储能行业将保持高景气,技术将持续发展,相关企业或将受益。
东吴证券认为,储能是最佳黄金赛道,继续看好光伏板块成长。
机构推荐个股
宁德时代(300750.SH):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5-180亿元,同比增长112.87%-132.22%。公司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8-98亿元,同比增长169.33%-199.94%,环比增长31.84%-46.82%。预计公司三季度出货近90GWh,环比增长40%以上,单位盈利继续提升。
南网科技(688248.SH):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机械电气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新车销售等。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06亿元,同比增长50.16%,实现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169.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75.86%。2022年三季度预计实现营收4.05亿元,同比增长76.57%,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436%。公司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报告来源:光大证券、华鑫证券、东吴证券、东亚前海证券)
(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