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只要一分钟?石墨烯概念股卷土重来
想象一下,当其他汽车还在慢慢加油的时候,电动车在充电仅一分钟之后就已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充满能量。
据了解,美国俄亥俄州Nanotek仪器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锂离子可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可以将充电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之久缩短到不到一分钟。该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由于这种电池需要在阴极和阳极放置非常大的石墨烯表面,这对拥有石墨烯上游资源以及相关技术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此,“消停”了一段时间的石墨烯概念股本周有卷土重来之势,金路集团(000510)(000510。SZ)、方大碳素(600516。SH)、中钢吉碳(000928。SZ)等公司股价再次飙升。
“石墨烯属于新材料的范畴,每当技术有所突破,都会对行业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题材,后续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国金证券(600109)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常剑锋认为。
将改写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此项技术将改写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延伸的关联行业也将发生重大变革,特别集中在与蓄电电池有关的电动汽车、新能源装备等行业,如果技术允许,整个世界的能源消费格局将转化为”储电消费”。”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为发展清洁能源,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电动车,但电池技术成为最大瓶颈。一是电池能量储存密度的问题,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要解决的是电动车充一次电能跑多远的问题;二是电池的充电性能,从过往的技术来看,动辄数小时的充电时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而如果“一分钟充电技术”能够得以商用和普及的话,有望对整个电动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孙翀表示:“技术有突破,使得短时间充电成为可能,若是这种石墨烯电池能够投入生产,无疑是一场革命,它的功率密度比锂电池高100倍,能量储存密度比传统超级电容高30倍。”
据了解,由于这一技术要广泛应用石墨烯材料,所以该材料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石墨是一种战略资源,素有“黑金子”的美称,不仅普遍应用于一般工业和消费领域,还广泛用于一些特殊的工业领域。我国石墨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5%,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石墨是我国少有的几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矿产之一。
而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尤其适合于高频电路,同时石墨烯的透明特性,使其制造的电板具有更优良的透光性,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盒液晶显示屏等。
概念股值得关注
“一分钟充电”技术成熟后,石墨烯的需求量将呈现几何级增长,届时石墨烯价格将出现大幅增长。”沈宏文表示,由此可见,石墨烯的需求企业将不得不承受石墨烯的成本压力,并不能从该技术利好中获益,而真正获益技术利好的企业集中在石墨烯生产、电池技术改进两个方面。
孙翀表示:“生产石墨烯的上市企业将直接受益,例如力合股份(000532)(000532。SZ)以及中国宝安(000009),这些企业将成为加工供给商,此外石墨矿开发企业将成为源头供给商,但收益率偏低。”
事实上,从国内的上市公司来看,并没有一家企业的主营业务为石墨烯,只有几家公司正在做石墨烯产品的研制,目前都没有量产的能力。
“投资石墨烯概念股要选择真正和石墨烯关联度较高且之前并未被热炒的公司,对于之前被热炒的公司,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某业内人士表示。
而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中国宝安、方大炭素(600516)、天富热电(600509)(600509。SH)、新华锦(600735)(600735。SH)、金路集团等相关概念股值得投资者关注。
石墨烯
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维结构。这种石墨晶体薄膜的厚度只有0.335纳米,把20万片薄膜叠加到一起,也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厚。它是2004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的科斯提亚·诺沃谢夫和安德烈·盖姆小组首先发现的。
这以后,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层出不穷,经过5年的发展,人们发现,将石墨烯带入工业化生产的领域已为时不远了。
石墨烯具有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它的出现有望在现代电子科技领域引发一轮革命。
目前国内石墨烯的售价在2000元/克以上,接近于黄金价格的十倍左右。一旦量产势必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中国宝安(000009.sz)
子公司贝特瑞公司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目前已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并已提交了该产品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一项。贝特瑞拥有中国天然鳞片状石墨主要产地之一的黑龙江鸡西石墨矿,未来石墨深加工原材料丰富而且优质。公司鸡西石墨产业园石墨深加工产品年处理茶能3000吨。
方大碳素(600516.sh)
公司收购成都炭素后,等静压石墨产品表现良好,并建设特种石墨生产基地项目。公司新建设的石墨化项目设计产能4.5-5万吨/年。
南风化工(000737.sz)
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碳纳米管生产基地,目前形成日产3600kg、年产120吨、存读达80%以上多壁纳米管生产能力。
ST东碳(600691.sh)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有电碳制品,不过即将转型煤炭企业。
中钢吉炭(000928.sz)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企业,拥有十五万吨以上的炭素制品生产能力,是军用碳纤维制定唯一军用生产采购企业。
豫金刚石(300064)(300064.sz)
人造金刚石业务炭质超硬材料。
龙星化工(002442)(002442.sz)
主要生产橡胶炭黑。
双龙股份(300108)(300108.sz)
主要生产白炭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