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锂电池容量速度同升10倍 光伏离网电站福音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引入高密度平面纳米尺寸的碳空穴,石墨烯薄片就可以大大加快离子扩散,就在硅石墨烯复合薄片上。这种柔性、自我支撑的三维导电石墨烯结构,包含硅纳米粒子,表现出优良性能,可适应结构变形,代表着一种有吸引力的高功率高容量负极材料,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工程师声称,他们开发出的技术,可以改善充电电池。
 
    这所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说,研究小组已经创造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使它们充电量比目前技术高10倍。
 
    据报道,电池采用这种电极,充电速度也比目前的电池快10倍。
 
    报道称,研究人员取得这项成果,是因为结合了两种化学工程方法。
 
   “即使经过150次充电,就是使用一年或更多时间后,电池效率仍然比当今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高五倍,”哈罗德•昆弓(Harold H. Kung)解释说,他是麦考密克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教授。
 
    锂离子电池充电是依靠化学反应,其中,锂离子是在电池两端之间传送,也就是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传送。
 
    在目前的充电电池中,阳极的制备是采用多层碳基石墨烯薄片,每6个碳原子只能容纳一个锂原子。为了提高储能容量,科学家先前曾尝试用硅取代碳,因为硅能容纳更多的锂,每个硅原子容纳 4个锂原子。然而,在充电过程中,硅膨胀和收缩很剧烈,会导致破裂,迅速丧失充电容量。
 
    目前,电池充电电流的速度局限于石墨烯薄片的形状;它们非常薄,但是,相对而言却很长。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必须很远地移动到石墨烯薄片的外缘,之后才能进入薄片之间,并停止移动。因为要经过这么长的距离,锂才可以移动到石墨烯薄片的中间,因此,在这种材料边缘,离子“塞车”就会四处出现。
 
    昆弓的研究小组结合两种技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为了稳定硅,保持最大充电容量,他们把成簇的硅夹在石墨烯薄片之间。这可以使更大数量的锂原子停留在电极上,同时,利用柔性石墨烯薄片,适应使用过程中硅的体积变化。
 
   “现在,我们几乎两全其美了,”昆弓说。“我们有高得多的能量密度,这是因为硅,而夹层降低了硅膨胀和收缩造成的容量损失。即使硅簇破裂,这些硅也不会丧失。”
 
    昆弓的小组也利用化学氧化过程,在石墨烯薄片上创造微孔(10至20纳米),被称为“平面缺陷”(in-plane defects),这样,锂离子就有一个“捷径”,可进入阳极,存储在那里,因为它可以与硅反应。
 
    这项技术为更好的电池铺就了道路,可用于手机和iPod,也会有更高效、更小的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研究小组认为,在未来三到五年,这项技术可见于市场。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