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千亿级虚拟电厂市场,各地都出台了哪些支持政策?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IESPlaza 发布时间:2022-11-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虚拟电厂激励政策频出,我国虚拟电厂建设或将“风火轮”式开辟千亿级市场。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

今年以来,北京、深圳、山西等近十余个省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虚拟电厂的发展。其中山西省能源局在今年6月发布的《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为目前国内首份省级虚拟电厂运营管理文件,文件中明确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能力的虚拟电厂。

8月26日,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在深圳成立,其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地铁等类型负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达87万千瓦,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随着各省政策的持续出台,各地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试点示范,虚拟电厂业务模式逐步具有商业可行性,预计虚拟电厂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对“各省虚拟电厂鼓励政策”进行了汇总如下: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文件中提出: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 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以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源网 荷储一体化项目、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新业态为依托,开展智能调度、能效管理、负荷智能调控等智慧能源系统技术示范;丰富辅助服务交易品种,推动储能设施、虚拟电厂、 用户可中断负荷等灵活性资源参与辅助服务,研究爬坡等交易品种。

《天津市2022年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

2022年1月21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天津市2022年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文件指出:加强需求响应中心运营能力建设,并研究整合相关技术力量,更好支撑我市做好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持续完善升级技术支撑平台,开展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助推我市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工作。

《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2022年2月22日,河南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规划中提出:以提升能源系统综合效率为目标,实施能源大数据创新应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示范工程,布局建设一批能源云平台、智能电站、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示范项目,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在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和鄂尔多斯市等地区,鼓励聚合可调节负荷资源、储能和分布式新能源,发展供需智能互动的虚拟电厂,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鼓励聚合蓄热式电锅炉、智慧楼宇、智能家居、用户侧储能、工商业负荷等可调资源,推动综合能源服务、辅助服务供应商、能源聚合商等多元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打造虚拟电厂生态体系,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到2025年,构建最大负荷3%的需求响应资源库。

《河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2022年4月10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河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规模400万千瓦以上,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具备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条件;加快推动源网荷储融合建设,鼓励电网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建设以大规模共享储能为支撑的区域性虚拟电厂。

《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5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推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智慧节能建筑等能源与交通、建筑领域的跨界融合,探索推广V2G、商业储能、虚拟电厂、“光伏+”等新型商业模式。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5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发挥电力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纽带作用,挖掘需求响应资源,聚集大型商务楼宇、电动汽车和储能设施等资源,建设虚拟电厂。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6月13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发展“虚拟电厂”新业态,利用先进的计量、通信、控制等技术,对分布式异构能源进行聚合,实现自动化远程调度、精准化智能分析和便捷化市场交易,推动构建“技术+产品+运营+生态”的“虚拟电厂”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以零碳能源为基础的区域性电能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城市级“虚拟电厂”和能源互联网中心,聚合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泛在可调资源,推动传统“源随荷动”调度模式转变为“源荷互动”新模式,实现绿色电力就近最大消纳,打造零碳能源产业新生态。

《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7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完善用电需求响应机制,开展虚拟电厂建设,引导工业用电大户和工商业可中断用户积极参与负荷需求侧响应,充分发挥全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作用,深入推进黄浦建筑楼宇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示范,并逐步在其他区域和行业推广应用。

《深圳市虚拟电厂落地工作方案(2022-2025年)》

2022年6月,深圳发改委印发《深圳市虚拟电厂落地工作方案(2022-2025年)》,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能力的虚拟电厂;深圳虚拟电特色应用初具成效,智能有序充电技术成为主流模式,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双向能量互动南业模式取得突破;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用户侧可调资源响应及聚合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具备1O0万千瓦级可调能力的虚拟电厂,逐步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化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孵化培育批国内领先的负荷聚合商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

《浙江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2022年6月6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依托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等多种商业模式,提高用能质量、降低用能成本;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展储能多功能复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领域先进能源技术融合应用示范。

《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6月9日,浙江发改委印发《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积极建设虚拟电厂、源网荷储等示范项目,提升电网设施智能化调度运行水平。

《山西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2022年6月23日,山西能源局印发《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虚拟电厂的类型、意义、入市流程、技术规范、运营模式等,将虚拟电厂分为负荷类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两种类型,“负荷类”虚 拟电厂参与中长期、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虚拟电厂参 与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后期视电力市场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虚拟电厂可基于省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支持系统,也可以独立建设技术支持系统,但应接入省级智慧能源综合 服务平台,统一运营管理。

《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7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青海省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2022年7月26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能源局印发《青海省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支持蓄热电锅炉、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发电等用户侧可调节资源,以及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系统运行调节,提升负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发挥需求侧资源削峰填谷、促进新能源消纳作用,确保电力供需平衡。

《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8月1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2022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完善落实储能、氢能、需求侧、虚拟电厂、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的支持政策;积极培育综合能源服务商、电储能企业、负荷集成商等新兴市场主体。研究独立储能电站、需求侧响应主体、虚拟电厂等做为独立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交易相关事宜。

《黑龙江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黑龙江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推动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蓄冷蓄热、负荷灵活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

分享到:

关键字:虚拟电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