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1月9-10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国虚拟电厂及需求侧响应高层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喜来登召开。
大会聚焦新型储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政策机制、资本市场、新型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来自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150家产业链企业,322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通过主旨演讲、高峰对话等环节深入交流探讨。
大会组委会邀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孙卓新分享主题报告《山东需求响应政策发展》。以下是发言主要内容:
孙卓新: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山东电力的孙卓新,主要从事需求响应方面的工作。很荣幸今天来到会场跟大家交流。山东在需求响应方面的工作发展较早,自2018年以来,已经连续五年出台了需求响应的相关政策。一些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请大家先观看一个小动画,初步了解一下什么是需求响应。
看了刚才的动画,想必大家对需求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
下面我会带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需求响应。我的演讲将从以下三部分展开,首先工作背景,其次是需求响应的建设情况,最后是对于需求响应未来的展望。
需求响应工作开展的背景离不开电力市场的改革发展。近几年新能源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出力随机性,波动性比较明显,反调峰的特点突出,尤其是高峰的时候。其次,随着电力行业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对电力效益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随着电力改革的发展、发电用电计划的放开以及电力现货辅助市场的发展,需求响应和现货市场的结合也需要更深的融入。目前国家对迎风度夏的要求是绝不能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山东电网和山东市场的概况。一是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全国领先。目前山东新能源的装机越来越大,新能源装机达到了5000多万千瓦,占到了总装机的30%,其中风电接近2000万千瓦,光伏达到了3000多万千瓦。二是电力市场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从2018年市场化交易电量956亿千瓦时到2022年接近3800亿,交易电量逐年增高,市场变化比重超过40%。另一方面,山东电网对外电的依赖度达到16%,且市场化用户高耗能占比较大,企业对降成本的愿望比较强烈,为发展需求侧提供了基础。
基于山东源网荷的现状,当前需求响应还存在着一些与电力市场建设融合发展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峰谷差不断在扩大,电网调峰难度和成本日益增加,传统火电、抽水蓄能等电源调峰投资高,设备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是电网形态发生变化。多元化负荷的接入和新能源的消纳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化石能源机组持续下降,新能源、外来电比例不断上升,压缩系统调节能力,对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提出更高要求。三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
基于山东电网的实际情况,山东首创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需求响应交易机制,体现改革形势下山东电力市场创新实践。主要在发电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提升发电竞争力,降低高时段的电价,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在电网侧提升电力的可靠性,缓解电网调峰压力,节省发电、电网投资成本。推动用户灵活参与,提升社会的整体能效。用户可以根据自主的报价报量来灵活的参与市场。需求响应给予用户一定的容量,用户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建立了长效的激励手段,这种激励可以使用户更加的关注自身的负荷特性,来实现用户对自身负荷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能效水平。
目前山东需求响应建设情况。山东电力市场需求响应交易的机制包括参与主体、资源类型、交易品种、交易流程、价格机制、竞价方式以及基础平台等几个方面。按照电网的运行方式,电力需求响应可以分为削峰需求响应和填谷需求响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削峰还是填谷。 自2018年开展电力需求响应实践以来,全省已连续5年出台需求响应政策。2018年构建了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单边市场竞价机制;2019年修订单户补偿费用计算规则,将补偿费用与邀约时长挂钩,增加实际响应量与申报容量之间的约束;2020年全国首次提出电网导向的紧急型需求响应和价格导向的经济型需求响应的“双导向”参与模式,建立容量市场和电能量市场相结合的“双市场”价格补偿机制;2021年建立了“多主体、高互动、分时段、常态化”的绿色低碳新型需求响应机制,全国首家提出促进新能源精准消纳与分时响应联动模式;2022年创新建立“市场引导、持续发展”需求响应机制,补偿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分摊,其中削峰需求响应补偿费用由全省工商业用户按照用电量等比例分摊,填谷需求响应补偿费用由省内核电机组、集中式新能源场站、火电机组按照上网电量等比例分摊,将电能量补偿提升至现货节点电价4倍,通过价格信号吸引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实现需求响应可持续发展。
紧急型可调节资源按照响应速度分为三档,一档用户日前调用,二档用户日内提前4小时调用,三档用户日内提前1小时调用,紧急型可调节资源库中的负荷均可参与经济型需求响应。山东紧急型容量补偿为第一档用户每响应1千瓦负荷不超过2元/千瓦·月(第二、三档用户分别为第一档的1.5、2倍执行),电能量补贴根据实际响应容量、响应时段和现货市场节点电价进行计算。
为做好需求响应工作,需要进行负荷调研,提前构建需求响应资源池。针对全省的可调节负荷客户区位,响应规模,调节能力等情况,建设基于不同时段的全时域需求响应资源地。 2022年引导建立全省706万千瓦削峰、401万千瓦填谷可调节资源池,削峰、填谷资源池分别较去年增长30%、49%,达历史最大负荷的7%,超过国家下达的历史最大负荷5%的目标要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开展电力需求响应3次,最大响应负荷、参与户数分别为396.5万千瓦、2958户,响应规模和户数双创历史新高,有效覆盖了短时电力供应缺口,未执行有序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