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直击济南|国网电科院王宇: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政策解读与实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2-12-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9-10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国虚拟电厂及需求侧响应高层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喜来登召开。

大会聚焦新型储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政策机制、资本市场、新型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来自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150家产业链企业,322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通过主旨演讲、高峰对话等环节深入交流探讨。

大会组委会邀请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分享主题报告《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政策解读与实践》。以下是发言主要内容:

王宁:国网公司正在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我们需求响应的进一步的延伸,储能应该是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本次分享分四个部分。一个政策背景与解读。第二,国网工作进展。第三,能效公司实践。第四,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电网季节性尖峰负荷增长,据统计,三华地区最大负荷95%以上尖峰持续7到60小时,97%以上尖峰持续时间仅为20多小时,通过调峰电厂及配套的电网投资约2850亿元,将会造成较严重的资源浪费。通过需求响应,包括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有效减少投资。    另外,随着新能源装机与消纳规模的持续扩大,整个电网的运行波动性逐渐增加,也需要包括储能在内的应用系统,能够参与调峰,参与到整个负荷管理。同时,像今年,电力电量双缺的现象频发,对电网的运行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未来可能这种情况还会经常出现。可以看到,国网公司今年夏天有12个省份先后执行了负荷管理的措施,累计执行了33天,单日最大的负荷达到7000多万千瓦。今年的5月底,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1号)。实际上整个国网公司由营销部牵头,今年初以来指导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9月底国网公司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迎峰度冬电力负荷管理通知的通知》,持续开展可调节负荷资源池的建设。特别是中央空调,空调负荷占到整个用电负荷的40%-50%,如果能够把这个负荷调整好,整个我们的系统安全运行效果会更好。

471号文中提到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统筹电力安全保供和清洁低碳转型,稳妥有序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深化开展电力负荷管理,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民生和重点的用电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

负荷管理系统是配置管理电力资源的重要抓手,是负荷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的重要工具,到2025年整个系统负荷的控制能力要达到最大负荷的20%。另外这个里面也提出,未来所有的10千伏以上用户全部要纳入到这个负荷管理的范围。同时它的职责分工,叫政府主导,电网组织,政企协同,用户实施,因为这项工作不是单一的电网公司能够做的,需要政府的背书。另外各个省要成立负荷管理中心,现在是所有的省都已经成立了,有23个省已经是政府授权成立的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各个地市还要成立电力负荷管理的班组,这个组织构架未来来说也是个常态化的工作体系。

国网公司在今年的上半年,结合国家的政策文件的要求,已经启动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一期的建设,并且在今年的迎峰度夏之前,已经圆满的完成,同时这个系统在今年的迎风度夏的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主管部门还有国网公司领导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支撑了需求响应、有序用电等需求侧保供措施的业务功能。接入了有序用电方案用户和需求响应用户负荷资源,监测有序用电用户负荷3.2亿千瓦,累计可控39.99万户,1.08亿千瓦,同时也上线了11项相应的功能,开展了相关的应急演练,实现了最大负荷管理规模达到7000多万千瓦。

虽然一期建设圆满完成,还存在分层分区管理不强、负荷监测实时性不高、通信安全可靠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国网公司提出“分区分类分层、实时精准有效”工作。目前正在开展一二期的过渡和迁移,以支撑22年迎峰度冬和23年迎峰度夏为目标。

能效公司深度参与国网公司负荷管理顶层设计,深度参与包括控制回路的建设、相关准的申报、平台安全这些工作。在业务咨询,开展企业的负荷特性的现场调研,包括我们整个需求响应的潜力挖掘和机制的研究,编制整个需求响应,有序用电的实施方案,推动政府出台支持新的政策,协助建立科学合理的需求咨询利用和调节的顶层设计,开展有序用电的调研和企业负荷特性的分析,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的方式,做好细分可调节负荷资源的属性,打造日前级、小时级、分钟级、秒级响应的资源池。

另外一个比较核心的点,依托国网重大专项科技项目,牵头开展智慧能源单元研制。具备很多新的功能,新的要求,通过智慧能源单元能够承上启下,保障负荷精准调控。

支撑各省公司建设负荷管理中心,打造试验检测能力,包括负荷管理、双碳、储能、充电桩的检测。打造国网新兴业务人员的培训体系,推动新兴示范项目。同时我们也打造了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开展新兴业务宣传。

下一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分为了四个阶段,一个是2022年我们要完成建设方案的编制和产品的标准化的设计。2023年逐步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各类应用场景和效果的验证。2024年实现完成高级应用功能部署验证,实现智慧能源单元实用化的目标并全面推广。2025年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深度优化装置的应用,提升用户负荷管理水平和用能优化水平。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负荷 管理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