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有望达数千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发布时间:2014-07-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气候问题会议,重点介绍了智能电网进展报告。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智能电网相关政策、技术研讨,寻求更多合作。7月29日至31日召开的2014年北京坚强智能电网行业高峰论坛,将介绍行业最新发展情况。机构预计,以特高压为组成部分的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达数千亿元。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等细分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按照此前国家电网发布的《智能电网计划》,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实现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按照时间表来看,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2016年-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

 

从国家电网的计划来看,十二五期间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目标为,发电环节需满足9000 万千瓦风电和800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并网;输电环节,全面实施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智能巡检、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广泛应用柔性输电技术。另外,在变电环节新建110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5100 座,改造1000 座;配电环节,在31 个重点城市的核心区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同时在33 个省级以上和210 个地市级建成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智能电网适应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要求,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微型家庭发电、电动汽车、新型储能设备等。同时,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电网中,有助于电网升级。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智能电网建设有望获得政策机遇期。

 

值得注意的是,特高压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在政府高层的强力推动下,正迎来密集开工期,下半年建设将加速。7月7日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明确“4交4直”共8条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时间表,即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全部开工,2017年全部建成投运。基于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和能源结构治理的需要,特高压建设任务非常紧迫,未来三年内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500亿元。

 

公司方面,许继电气为电力行业设备龙头企业,在直流输电、智能配电等领域居领先地位。受益于业务规模扩大和收购资产财务并表,公司201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恒华科技主营智能电网信息化服务,产品覆盖行业各环节信息服务,电网基建工程、运行管理等软件领域拥有市场优势,是国家电网信息应用软件主要供应商。百利电气生产的超导限流器产品,可以降低电力系统损耗、提高电网安全性。目前已在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挂网运行,各项参数符合设计指标,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大幅提升超导限流器产品需求。

 

许继电气:充换电站龙头地位得到验证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日期:2014-06-24

 

许继电气发布公告,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2014年第二批(含营销客户地理信息采录终端)”、“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建设”招标中。公司作为中标候选人预中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2014年第二批及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建设项目约1.2亿元。

 

充换电站设备龙头地位得到验证:许继电气和国电南瑞在充换电设备屡次招标中都占到市场份额前两名,从本次招标公示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充换电站大规模建设进入实质阶段:前几年充换电站的建设一直处于试点状态,从今年情况看,为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电网对建设充换电设臵都非常积极,都给出了建设规划并在实施。国网公司充换电设备集中招标已经完成了两批,天津充换电站招标也已经完成,计划外的京港澳、京沪、青银高速公路充换电站建设从宣布到开始设备招标时间非常短。近期国网电网发布文件开放充换电站市场。所有这些都表明充换电站大规模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增长确定:为解决环保问题,2014年将加大对特高压、配电网、电动汽车的投入。许继电气在这三个方面都是建设的主力军,将极大受益。国家能源局要推进的12条西电东送线路中有特高压直流5条,预计今年至少2条线路将获得核准,柔性直流公司注入之后,上市公司不但有控制保护还有了换流阀业务。配网今年正式开始建设,预计市场也是成倍增长。

分享到:

关键字: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