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缺陷消除完毕,复验合格,核相正常,绝缘正常,可以并网发电!”铿锵有力的话音刚落,随着监控后台电量数据的增加,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电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阜阳基地项目”)现场爆发出持续而热烈的掌声。经过争分夺秒赶进度、全力以赴抢工期,12月21日,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实现首批并网。
冬日暖阳正好,粼粼波光之中,这座总规划建立在超13000亩沉陷区水面上的漂浮式光伏电站,无言讲述着三峡人以绿电推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助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生动故事。
安徽是传统能源大省,具备诸多推动能源综合改革创新的典型条件。2021年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电基地项目赫然在列。
有淮南150兆瓦水面光伏电站积累的经验在先,三峡能源对项目建设信心满满,但真正开工建设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不仅面临行业建管趋严、合规要求更加精细等新要求,更有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上涨、设备供货严重紧缺等严峻复杂形势。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反复影响两个多月,对项目如期建成带来了更大挑战。
一支党员为主体,以推进阜阳基地项目顺利并网为目标的“党员突击队”悄然出现在古城项目现场。他们冲锋在前,专攻急难险重任务,专干脏累险苦工作,对送电前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消除,随时应对线路、主变、开关柜、箱变、逆变器等设备送电时可能突发的各种紧急情况,确保送电和并网顺利推进。
“工程人员68份饭”“设备人员23份饭”……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古城项目部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外卖”订单,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全体运行人员始终坚守在项目现场。安徽分公司古城项目运行负责人魏良如更是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和建设人员共同奋战在一线,轮流值夜班,加强现场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质量管控。
“连接销处应该紧密贴合,千万不能有间隙。”光伏安装平台,魏良如大声对正在安装光伏组件的施工人员提醒到。光伏组件的安装是个精细活,尤其是在4600亩水域铺设46万块单晶双面双玻组件、安装964台逆变器、48台箱变时。
如此巨量的光伏组件和设备,该如何高效完成组装施工?
首先,施工人员要在岸边搭建一处高于水面的平台,用于组件组装及下水,在平台下水部分设置10度左右倾角的斜坡,更有利于安装好的光伏组件入水。其次,将光伏组件支架安装在浮体上,随后要将安装好支架和光伏组件的浮体连接起来。当组件安装6-8排后,将安装好的浮体推入自身体积的一半到水中,然后在平台上继续拼接后续浮体,直到单阵列安装完毕。最后,阵列由施工船只拖拽至拟定水面。单个光伏阵列并不是一次性拼接完成的,而是由若干较小的矩形阵列拼接而成,既节省施工场地、提高工作效率,又便于安装就位。
踏平坎坷,终成大道。想要顺利并网,不仅有诸多人员、技术上的问题,还必须紧密与电网公司协调沟通诸多细节,确保程序合规。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程大利谈起并网前的准备工作仍十分动容。“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反复调试,伴随着调度命名、关口批复、并网调度协议签订、高压供用电合同签订等各项并网前期手续逐一的完成,才获得准许并网的通知!”
图片
大基地项目的建设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三峡能源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依托阜阳市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和新兴制造业优势,在三峡能源的带动下,中科海纳、金风科技等一个又一个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相继落子阜阳,强强联手。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已基本覆盖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多元应用、配套运维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有力引领我国特别是东中部地区能源高质量发展,标志着新能源规模化开发进入一个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