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光伏产业链酝酿新均衡 技术红利创造新机遇

作者:刘灿邦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23-01-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经历了近两年半的上行周期后,2022年底,光伏行业主要制造环节全部进入价格下行通道,然而,跌幅之惨烈恐怕是超出市场预期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2022年六七月以来,部分光伏龙头公司股价连续走跌,累计跌幅近40%。

这里存在一个基本面与二级市场的巨大反差,价格高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光伏终端需求,这一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被证实了的;但价格下行可能带来的潜在需求并没有成为A股光伏板块的催化剂,反而是当前的超预期状态搅乱了投资者的心态。

超预期的下行状态给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硅料价格在短短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从30万元/吨一路下探,全面跌破20万元/吨也已经不远;硅片双龙头掀起价格战,众多新势力企业何去何从;价格快速变化,上下游企业要更谨慎地安排采购、生产、销售,才不至于存货跌价。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眼下最迫切的是要尽快找到下一阶段的平衡状态,稳定企业、从业者乃至投资者等各方的预期,使行业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重新走向平衡的周期可能还需要一阵子,而在这一过程中,正如多数机构预测的一样,光伏产业链利润会从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转移,当然,各个环节究竟能分到多少蛋糕还需要上下游进行激烈的博弈。

这种变化也给投资带来一些启示。在2022年的基础上,下游电池、组件、电站厂商盈利可能会进一步改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质的变化,因为无论是硅片还是硅料,已经失去了继续毫无限制地攫取产业链利润的基础;基于类似逻辑,一体化组件厂商也值得关注。从2022年最后一周的情况看,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一体化厂商领涨板块,可能反映了这种预期。

2023年,价格因素将不再是光伏行业的主题,企业的竞争焦点从对原料的把控能力转移到高质量产品的竞争上。例如,业内预计硅片将发生“质量分层”、“优先级分化”等变化趋势;同时,市占率与毛利率水平的权衡,成本控制和质量溢价方面的竞争均会成为焦点。在这种情况下,硅片龙头与新势力企业的竞争将转向销售策略、人才等综合实力的较量。

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在大批跨界企业身上,过去的一年里,跨界光伏企业纷至沓来,给行业带来活水同时也获得市场追捧,但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新的一年,跨界企业成色几何将见真章,从炒概念、炒预期阶段走向实打实的拼业绩阶段。在产业链价格大幅变动的当下,跨界企业与诸多新势力企业的优胜劣汰加速演进,当然,不排除黑马继续涌现的可能性。

2023年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电池技术的变迁,以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为例,该技术路线的出货占比有望从2021年约2%成长到2022年的7%,并在2023年突破20%。相比于更加确定的TOPCon,HJT(异质结)与XBC技术仍受制于较高成本甚至良率问题,这些技术如果能在新的一年取得突破,还是有希望为市场增添一抹亮色的。特别是,近期选择HJT路线的企业也开始多了起来,如三五互联、乾景园林等,或许间接印证了HJT产业链成熟度在增加。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