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中国特高压为什么能“走出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14-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标巴西美丽山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技术将首次在海外项目中应用。这是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的重大突破,将大力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经验走出国门,进入海外市场。

中国特高压技术成熟 工程效益显著广受赞誉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当天,巴西当地主流媒体普遍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一项目将造福巴西人民,使巴西输电技术站在世界前沿。

世界对中国特高压技术的认可和赞誉,来自于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投运的特高压工程范例,这些工程单位容量造价低、损耗低、运行可靠。

2014年7月3日,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即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运,这已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投运的第6个特高压工程。

大容量远距离输送水电,这又是一个实例:从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到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尽管相距约2000公里,但借助特高压线路,能够在几乎一瞬间完成能源输送的全过程。

特高压电网统筹利用了全国环境资源,优化了电源结构和布局,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作为高效的能源配置平台,特高压在保障能源安全、经济、清洁发展中发挥出显著功效。通过特高压工程,中国西部的煤炭、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发电潜能得到激活。

目前,中国的水电装机、风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些清洁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远离负荷中心。

成熟的特高压技术和工程,使大型能源基地不再为“窝电”而担忧,能源优势可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东中部地区电力短缺状况极大缓解,迎峰度夏电力紧张期不再拉闸限电,当地能源消费需求得到满足——2013年,特高压送华东地区电量占其总外受电量的比例达到64%;在上海和江苏苏州,特高压输送的电能占到当地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美国能源部前部长比尔•理查森在其题为《美国的第三世界电网》的文中说,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解决困扰了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几十年的电力问题,美国也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输电高速公路,这样才能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保证美国继续拥有可靠、高效的供电系统。

国家电网创新实践带动世界特高压技术发展

特高压出现之前,中国在输电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与设备方面“受制于人”,在竞争中没有什么发言权。

而现在,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主导突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复杂的一项电力技术成就,这彻底扭转了我国电力工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被动局面,诞生了“中国标准”,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近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发起的三项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填补了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的空白。

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获20项国际标准主导制定权,中国特高压标准电压已成国际标准。

特高压工程的创新实践让中国电力数十年来第一次在国际上抢到了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体系。

中国特高压的创举,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赞许与认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克劳斯•乌赫勒说:“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的特高压交流电压标准将向世界推广。”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秘书长詹姆斯•普兰德加斯特则表示:“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最领先的。”

已建、在建、将建的一批特高压工程,还成为支撑平台,使中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从过去的“仰人鼻息”转变为现在的“舍我其谁”,掌握了国际市场主动权、赢得了发展机遇。

通过参与特高压工程,仅用4年时间,我国电工装备企业就达到发达国家用了15~20年才达到的技术高度,不仅研制成功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输电全套设备,而且企业设计研发、制造工艺和试验检测能力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评价:国内特高压技术反哺其他电压等级,大大拉升了超高压产品性能,帮助中国产品成功打入海外市场,实现了高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国内知名电工企业负责人均认为: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华丽转身,中国电工装备受益于特高压。

目前,特高压设备已成为国内电工制造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一张金色名片。

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大型水电送出工程项目,标志着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经验走出国门,进入海外市场。

我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和实践,为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应用积累了经验,带动了世界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从世界电力发展角度来看,特高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高压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原标题:中国特高压为什么能“走出去”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