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汽车从未像今年这样繁荣。
此前已有一些先兆显现,包括:今年年初,马凯副总理、习近平主席相继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6月份,习近平主席强调推进“能源革命”。
真正的利好于7月份频频传来。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政策支持力度还远远不止于此。
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要求,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其他城市,2014年配备比例不低于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不低于15%);2015年不低于20%、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可以看出本届政府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和力度之大都堪称空前,只要新能源汽车发展不甚理想,后续政策就可能继续出台,不用怀疑本届政府的决心和执行力,由此,我们进一步全面看多新能源汽车板块。”
事实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远不如预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2倍。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规模仍然很小,约占上半年汽车总销量不足0.2%。照此发展,到2015年实现累计50万辆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则无法实现。
这个销量目标的设定还要追溯到2012年。
2012年7月,工信部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如今,随着政策利好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热潮再次被点燃。
多数分析人士对下半年及明年甚至更久之后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前景比较乐观,建议关注大洋电机(002249,股吧)、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江淮汽车(600418,股吧)、宇通客车(600066,股吧)、均胜电子(600699,股吧)、国机汽车(600335,股吧)、信质电机(002664,股吧)、比亚迪(002594,股吧)、新宙邦(300037,股吧)、杉杉股份(600884,股吧)、万马股份(002276,股吧)等产业链相关标的。
最近一个月,包括比亚迪、海马汽车(000572,股吧)、当升科技(300073,股吧)、众和股份(002070,股吧)、科士达(002518,股吧)、万马股份等16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齐齐迎来了机构调研团。
初期商业模式:政府买单
当然,也有市场人士疑惑,事实上若干年前相关利好政策已在陆续推行,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何迟迟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
如,2009年元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4部委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等领域。计划分三批,共有25个城市被列入十城千辆工程。
该计划已于2012年底完成。
2013年7月,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好消息再度传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这又给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是不及预期。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之前的政策还不够有力和具体,主要是政府仍寄望于个人消费市场的需求快速释放,但从效果上来看,个人消费者并未能大力撬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看,初期一定是政府买单。”
今年政府先行的导向明显加强——以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环保车等为先发力量,此部分需求将成为市场的引爆点。
前述政府机关购车方案的出台恰恰为强力催化剂。
该《方案》提出: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机动车辆应当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其中,用于机要通信、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配备更新时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在环卫、邮政、旅游、公交等更多领域和更广泛用途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关于“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的范围也有明确规定,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政府机关中以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机关为重点;其他公共机构中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为重点。
此外,技术和基础设施难题也将由政府牵头解决。
尽管《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曾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计划在20个以上示范城市和周边区域建成一整套由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构成的网络化供电体系。
预计总投资在600亿元以上。其中充电设备投资120亿元。
北京市计划在今年内建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上海计划到明年底建成6000个交直流充电桩,据悉,目前公共充电设施不足、充电桩接口标准不统一和充电设施建设协调难度大仍然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三大难题。
“不管充电、换电,总得要有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怎么来用汽车呢。技术不成熟,成本高,那就只能政府买单。”分析人士指出。
本次政府机关购车方案则明确要求,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这将使得充电设备行情的发展提速,充电桩建设的步伐将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