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电力+算力”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作者:江涛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3-02-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电力行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2023年2月,由南方电网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办的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电网和电力市场的未来形态及可再生能源消纳等重点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指出,新能源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由源随荷变将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变换、协同发展。建筑和私家电动车是未来重要的储能资源,可承担重要的调峰任务。

透明电网将是电网的未来形态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电力行业的地位将不断加强。据电规总院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电的增量占总新增发电量的比重超过一半,已成为发电增量的主体。到2050年,预计新能源发电量有可能突破总发电量的一半,成为主体电源。

随之相对应的电力系统也将迎来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以“电力+算力”为核心驱动力。

他认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将深刻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特性和机理。源网荷储融合变换、协同发展,构成“大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的电网形态。以数字数据为基础,构建强大的软件平台,以软件定义电力系统,将信息技术、计算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成可见、可知、可控的透明化电力系统,透明电网将是电网的未来形态。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数字化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华为发布的《电力数字化2030》白皮书提出,通过感知、预测、控制、调度等一系列电力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高比例消纳来自源端和荷端的新能源发电量,抵消新能源并网对电网运行带来的波动,是电力行业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所在。

建筑、电动车可参与调峰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电网的调控保障从完全依靠电源侧的调节转为电源和终端共同承担,集中和分布的储能设施成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提出,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还需要增加额外的储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空气压缩储能、集中化学储能、太阳能熔岩、热发电等新型储能仍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建筑和私家电动车是未来重要的储能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充分开发、调动、利用建筑和电动车的储能和调节能力,基本可以满足有效消纳风光的目标。

他现场简单算了个数:“我国电动车飞速发展,2050年私家电动车拥有量将超过3亿辆。以每辆车的电池容量50—100千瓦时,充放电功率大于10千瓦计算,可提供150亿千瓦时/日的储电和15—25亿千瓦的充放电能力。”

他继续解释道:“以3亿辆私家电动车的70%处于非行驶状态计算,可实现储电150亿千瓦时/日。同时,通过调度建筑的储能能力,700亿平米城乡建筑最小可实现用电功率大于5亿千瓦,日储能能力大于30亿千瓦时/日。而700亿平米城乡建筑日用电量在70亿—150亿千瓦时之间,因此除春秋季外,基本可消纳私家车富余的储电量。”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