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充换电设施:合理布局促发展

作者:赵子旺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3-03-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经历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集中爆发,2023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自驾出行的高峰。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发展新能源汽车让我国向汽车强国更进了一步。本世纪初,我国在汽车转型的重要时期,创造性地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在一起。从“十城千辆”工程算起,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并且取得突出的成绩。

仅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60%以上。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中,我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先发效应,极大增强了企业和民众的自信。

相较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充换电服务体系的建设成为保障新能源汽车车主整体使用感受的重要因素,以及营造良好消费市场环境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充换电网络,可以初步支撑起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目前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销量占比不断升高 中国车企表现强劲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分析,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尽管受到疫情和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我国在税收、补贴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同时企业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产销的完成情况超出预期。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在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品种中,与2021年相比,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角度来看,根据Clean Technica统计的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09.12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5%。

中国企业比亚迪凭借着184.77万辆的销量摘得全球销量冠军,全球销量占比达到18.31%。上汽通用五菱以48.21万辆的销量,在企业销量排行榜中占据第三名的位置,全球销量占比为4.76%。此外,广汽、上汽、长安、奇瑞、吉利、东风、哪吒、理想等中国企业也都凭借着不俗的销量成绩,排在榜单的前二十名中。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已经逐步进入到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市场空间逐渐打开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作为重要支撑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也十分迅速,市场空间逐渐打开。同时为了进一步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近年来我国也密集发布了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充换电建设。

2022年9月,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确立了三个阶段性建设目标,其中,力争到2022年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

近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指出,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通知》要求,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充分考虑公交、出租、物流、邮政快递等充电需求,加强停车场站等专用充换电站建设。推动充换电设施纳入市政设施范畴,推进充电运营平台互联互通,鼓励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辆,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225.5%。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万台,同比增长99.1%。从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与电动汽车销量的对比情况角度分析,去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桩车比达到1:2.7。

在换电站建设方面,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上报换电站1973座。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换电站数量前十的分别为: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吉林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河北省。换电运营商主要有蔚来、奥动新能源和杭州伯坦,分别运营着1300座、565座和108座换电站。

中国充电联盟预测,2023年全国将新增340万台随车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82.1万台。预计新增公共充电桩97.5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56.5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41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277.2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60.1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117.1万台。预计新增公共充电场(站)6万座,公共充电场(站)保有量达到17.1万座。

合理规划破解难题 新能源车前途光明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让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尽管如此,目前新能源汽车车主仍然面临着“充电难”的问题。

一方面,在出行高峰期,尤其是高速出行集中期,新能源汽车车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排队等待充电;另一方面,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出行需求都是城市内出行,城市内出行里程数一般都在几十公里,因此充电频率不高,很多充电桩都处于闲置状态。当下,我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换言之,现在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充足,但问题是新能源车主“找不到、用不上、充得慢”。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更为合理的规划布局解决供需矛盾。

事实上,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根据车主在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规划不同技术特点的充电桩。其中,直流充电桩功率较大,给新能源汽车充满电所需时间较短,因此它适合布局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场等充电需求较为旺盛的地方。交流充电桩,充电时间漫长,但却十分契合家庭用车习惯,因此适宜布局在小区停车场等地,作为私人充电桩使用。此外,根据各地的土地资源存量不同,可以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城市着力发展公共充电桩,特别是大功率充电桩,提高单桩的服务能力。

除了合理规划外,基础设施的技术革新也是破除充电难题的关键。相关专家指出,可以在私人充电桩上加装通信模块,让私人充电桩变得像公共充电桩一样能出现在手机App或各类平台上,私人充电桩也可以开放给其他新能源车主付费使用。

随着供电技术的逐渐成熟,建设“光储充检换”一体站也成为了可行的充电桩运营方案。“光储充检换”一体站可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换电、电池检测等一系列服务。既能实现清洁能源存储就地消纳,缓解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也可以打造多元化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满足更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的用电需求。

显然,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之后,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合理建设,不仅对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兴起。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