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其他新型储能技术产能与项目 返回

近期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成果盘点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 发布时间:2023-05-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01、亿纬锂能发布全新一代

方形磷酸铁锂电池

2023年4月,亿纬锂能正式发布全新一代方形磷酸铁锂电池LF560K。LF560K拥有560安时超大容量,单只电池可储存1.792千瓦时能量,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为应对更大规模、更长时长的储能项目,LF560K采用CTT(Cell to TWh)技术和第三代高速叠片制造技术,通过极简的集成设计和多重安全防护,实现系统集成应用降本10%,零部件数量减少47%,生产效率提升30%。

02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发出

高能量密度软包锂离子电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当前能量密度最高的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首次放电质量能量密度达到711.30瓦时每千克,体积能量密度达到1653.65瓦时每升。主要创新技术为过拓宽充放电电位、运用隔膜涂层技术等。相关成果近日于2023年4月以研究快讯形式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并已申请我国专利。待解决电池安全、寿命等诸多问题后,该技术有望投入实际应用。

03

中科大研发出

新型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023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宋礼教授团队基于插层型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同步辐射谱学表征,提出了插层剂诱导轨道占据的概念,开发出具有快速充电性能的铵根插层五氧化二钒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00倍率时,铵根插层五氧化二钒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仍维持在101.0毫安时每克,且充电时间仅需18秒。

04

氢储能技术稳步推进

2023年3月,苏州希倍优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发布了自研1400标立方电解水制氢系统产品和制氢解决方案。

2023年4月,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启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以大平台的建设为契机,华东理工大学将着力形成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打造“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端人才培养高地,为我国氢储能技术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05

韩国锂金属电池电极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和全北国立大学联合领导的工作小组在锂金属电池的电极材料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传统锂金属电池的电极采用铜薄膜材料,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就会发生短路。研究小组用碳纤维纸替代了铜薄膜,将锂金属电池的寿命提升了三倍以上,在300次或更多次循环后仍表现出稳定的性能。此外,使用碳纤维纸的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从240瓦时/千克提高到428瓦时/千克,是原本的1.8倍左右。考虑到碳纤维的密度和成本只有铜的1/5,该成果将极大地促进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发展。研究成果已于2023年1月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06

奥地利成功开发出新型氧离子电池

2023年3月,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公开表示,近期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氧离子电池,采用不易燃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陶瓷材料作为电解质,安全性好,同时可通过环境中的氧气再生能量,使用寿命长。在技术特性和使用性能上接近锂离子电池。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美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