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12日,《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围绕七大方面提出了20条专项扶持政策,为“制造业当家”加快培育新动能。
措施提出加大全链条个性化扶持,鼓励创新,精准惠企。在生产端,从产业龙头落户、增资扩产贷款贴息、关键技术研发到标准制定、品牌打造、产业链融资均有涉及。如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新型储能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予以重点支持;对取得贷款贴息的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对建设创新载体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
在应用端,措施鼓励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发。比如对储能示范项目按放电量奖励0.3元/千瓦时,累计补贴2年,同一项目最高300万元;对储能领域新产品开展电池产品出口认证,按发生额50%予以资助,每个企业最高100万元。
作为全国最早布局锂电池产业的城市之一,东莞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电池材料、设备、制造、系统等环节的龙头企业以及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上,东莞进入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前十二强,新能源中小企业聚集指数居全国第2位。2022年,全市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11.3%。
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成立了东莞市储能产业联盟、举办储能行业金融对接会、组建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东莞提出,到2025年以新型储能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率先突破1000亿元规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