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24~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与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联合指导,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24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召开。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1011余家产业链供应链企业,5417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245家企业展示了储能产品,可谓盛装出席,涵盖系统集成、电芯、PCS、BMS、集装箱、消防、检测认证等新型储能全产业链。
5月24日下午,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斌受邀在“双碳”目标下储能产业发展新路径专场分享了主题报告,报告题目为《大规模储能电站及智慧零碳电厂》。以下是报告主要内容:
吴建斌:大家下午好!
太湖能谷最近在做的是如何提供安全、经济、环保、可快速复制的新能储能方案。
如今,我们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世界资源的限制。全世界都在限制排放的时候,我们只有两条出路,一个是通过战争获取资源;一个是和平崛起。和平崛起一定要换思路、换跑道,不能在化石能源一棵树上吊死。中国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过去30年来我们的清洁能源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链、供应链。清洁能源如果成功,就没有资源的限制,就可以晒着太阳、喝着西北风,继续发展我们的经济。
发展清洁能源的过程中,储能是核心。到底有多少清洁能源储能才够?我引用埃隆.马斯克一句经典的说法:“全球完成这次新能源转型240个TWh”。根据上个季度的统计,中国用了全球能量的36%,也就意味着我们完成这次转型需要100个TWh。全球抽水蓄能到今天为止2个TWh,中国目前只有0.3个TWh抽水蓄能。根据我国的规划,到2030年我们只达到1.2个TWh,所以抽水蓄能显然无法引领这次能源革命。电动汽车要把它变成稳定的储能电站,我们也做研究,这个挑战度比新能源本身的挑战还要大,且彻底回收体系尚未建立。100个TWh,注定了没有一个资源可以全部解决,所以储能应该是多维度的、多技术路径的整合。
目前研究下来,电化学储能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具有分布灵活和可复制性强。太湖能谷要是一个集成商,把各方电化学元素进行整合,提供稳定可靠和经济的研究方案。采用拓扑机制,通过数据驱动、拓扑控制、随机自适应,延缓电池的衰老。基本上任何的电化学产品可以延长50%以上到100%的寿命。
。目前电化学储能里能真正形成闭环的就是铅炭类电池,具有原始造价、安装运维成本、循环寿命、回收残值、新旧混用等优势。基本上100%的原材料可回收,残值可以达到将近75%,经济效益极其好。
铅是中国占据全球将近20%的资源,尤其在沙漠地带,新疆和田有亚洲最大的铅锌矿。铅炭类电池有巨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无论是水系锌离子电池,还是锌铁的一流电池,都将可以支撑着我们需要的静态储能。
太湖能谷过去几年,做了大量的户用储能、5G基站储能和大面积大储,在手订单超过50个GWh。同时积极探索沙漠文明建设,推进立体的农业发展。未来已来,只争朝夕,我们应该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积极发展多维度的、多技术路径的绿色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