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构网型储能 返回

近期储能产业现状梳理及总结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储能电站 发布时间:2023-06-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1、一体机趋势,产品集成化:以奇点能源为例,eBlock能量块系列,All in one设计,将电芯、BMS、PCS、热管理系统等集成于单个标准化机柜,可实现即插即用,每个能量块都具有储能及交直流转换功能。乐创能源的能量魔方系列产品也为类似设计理念,实现模块定制、灵活组网。

2、智能化趋势,更注重协同:储能系统更加注重软硬件协同,在原先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及基础上,云端管理逐步开始实现。如智光推出的智慧云网CMS,美克生能源推出的分布式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等,实现高效互联互通。

3、用户侧赛道玩家快速增长:阿诗特新能源聚焦户储及工商业储能逆变器等,楚能推出工商业储能产品,尤泰熙推出户储一体机,库博能源推出PowerCombo分布式储能系统。时代星云在原先工商业储能及户储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新款便携式储能产品,电池包独立可更换,1.5h快充。兴储世纪实现光储、户储、便携式、工商业等全方面产品布局。

4、液冷产品推出加速,渗透率有望提升:以申菱环境、英维克、高澜股份等储能温控企业为代表,提供多种液冷解决方案;英维克已开始自主研发其自主品牌Soluking液冷工质;运达股份、欣旺达、楚能、南都电源等均推出液冷储能系统集成。从成本端,目前风冷及液冷成本差距已逐步缩减至约0.05元/Wh,随产业链逐步规模化,成本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液冷渗透率或逐步提升。

随着电芯、IGBT供需缓解,近期电池、PCS、相关集成商竞争明显加剧,体现在部分电池厂主动让利换份额,典型案例是某电芯+集成商企业今年报价策略出现较大变化,不再以利润驱动,希望通过其他业务收益反哺储能。

调研下来我们认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属于短期现象,主要系新进入者较多,头部企业需要保住市占率。但中长期看,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盲目内卷不可持续,储能行业的需求增长驱动力将是【项目收益能力,体现为相关产业链公司的产品、服务能力】,而不是初始投资成本。

我们认为,更低的LCOE实现路径为【电力电子层面BMS、EMS、PCS的系统管理能力,电芯、温控性能】:

1)放电深度、充放电效率、系统层面衰减情况管理,大储的调峰收益&工商储的峰谷套利收益均根据充放电的实际下网电量决定,使用寿命层面考验系统对单个电芯衰减情况的识别及管理,。

2)故障率及故障识别、恢复速度,其中故障率可根据供应商实际运营项目情况识别(这也是为什么央国企招标时要看过往项目经验),故障恢复速度要看系统集成商能否精准快速识别故障。

具体案例而言,部分企业推出EMS、BMS、PCS云端融合的技术及服务,即不再单项目单独管理,而是搭建统一云平台、通过大数据联网管理,从而实现数据库越来越大、系统管理越来越精准的壁垒。

工商业储能——虚拟电厂模式开始起量新增项目起量已成为共识,此外我们看到近期一大趋势是【工商业储能项目大型化,投资方为大工业园区做虚拟电厂】。过去常规理解的工商业储能为企业单独投建、用于自身峰谷套利+节省电费,单个工商业储能项目体量为200Kwh-3MWh级别,但近期出现一些新项目体量达到100MWh+,投资方为园区虚拟电厂运营商。

出海——PCS企业到美洲、欧洲投资工厂大储、户储/微逆公司均有计划,主要投资方式为与海外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工厂,目前企业反馈仍在早期布局阶段,方向上【美洲早于欧洲,预计23H2-24H1将有实际进展】。我们预计,企业对外投资工厂将瓦解市场对ITC等欧美相关本土扶持政策的担忧,有望获得海外本土制造补贴,保持海外出货的成本优势。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