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距离SNEC 2023闭幕已经一周有余,在这场盛况空前的展会中,我们看到了组件与逆变器企业“争奇斗艳”的新品展出,听到了行业专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与产能过剩的担忧,认识了许多重资入场的跨界企业……3100家参展企业,50万注册观众意味着行业高度景气,但与此同时,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也在拉开序幕。
超百家组件企业在技术、产品、价格卷出新高度时,逆变器企业的竞争则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本届SNEC展上,光储一体化成为关键词,同样以电力电子专业为技术基础,光伏逆变器与储能以一脉相承的技术积淀成为新能源大时代另外一条一体化的路径。与此同时,逆变器企业的营销布局不再专注于单一的市场空间,从国内到海外、从地面到分布式,全面开花,新一轮的逆变“战争”已卷土重来。
“大小”机的突围
逆变器行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光伏行业竞争的缩影,从入场玩家的不知凡几到优胜劣汰的企业胜出,再到新入局玩家的不断进入与败者的黯然离场。
回望过去十年的历届SNEC展,从2012年440家逆变器参展到2013年280家左右逆变器企业再到现如今50家左右的逆变器企业,其竞争焦点数次变换;从散热、集中与组串、两路MPPT到多路MPPT、1000V到1500V,竞争从未停止的背后是技术进步与BOS成本、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
于当下而言,组串逆变器已经占据了市场主流,所谓的“大小机”之争也早已告一段落,市场格局已渐渐成型。一方面是以阳光、华为、上能为代表的地面电站主要参与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固德威、锦浪、首航等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参与企业。
但是,面对新能源未来广阔的发展市场,以及愈发严峻的盈利与市占率挑战,逆变器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在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中再进一步,再突破一下,夯实自己的综合实力。这其中,市场布局的多元化成为了各家的主攻方向。
作为分布式光储领域的佼佼者,首航新能源在本届SNEC展会上重磅推出了320kW大功率组串式光伏逆变器——SOFAR PowerMega,其最大转换效率达99.05%,20A/路大电流输入适配210/182组件;1.8+高容配比设计降低LCOE,支持1.1倍稳定输出,45℃满功率运行不降额;可替代SVG则显著降低电站投资成本;集成智能组串分断开关及智能算法、I-V扫描及智能诊断、双电源冗余设计以及优异的电网系统适应能力保障电站更安全,对电网更友好。
大功率、低成本、电网友好、更安全,SOFAR PowerMega兼具了目前主流大型逆变器产品的优点,这是首航强势进入地面光伏市场的“信号”。
首航新能源高级副总裁容岗坦言,“一方面,在逆变器选型方面,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之间的容量边界正逐步模糊化,户用与工商业越做越大,地面市场也更趋向于组串式的应用;另一方面,相对分布式而言,大型逆变器产品技术门槛高、商业模式复杂,只有经历过这些专业性考验,才能锻炼出企业的综合实力,成长为真正的一线龙头企业。”
据了解,首航新能源近两年成绩十分耀眼,除了在分布式光储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面电站项目也在逐步起色,其2022年地面项目签单量超1GW。如上所言,对于首航而言,进入地面电站领域意味着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光储一体:从内卷到实力为王
近年来,随着光伏装机规模不断攀升下对电网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储能已经正成为当下光伏电站的关键配套。在SNEC展会上,有第三方机构统计,超40家逆变器企业携新品储能系统重磅亮相,涵盖地面、工商业、户用等多个领域。储能俨然是新能源当下最为火爆的赛道之一,这对布局光储一体化的逆变器企业而言,则意味着新的业务增长极。
根据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0GW,2030年达到550GW。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有关数据则表示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分别达到35.5GW~55.9GW。
前景固然广阔,但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激烈。根据天眼查对“储能”关键词的显示,现有企业超7.6万家,仅2022年新增企业便达3.7万家。
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容岗反而更为踏实,“内卷说明这个行业有活力,另一方面‘卷’是新能源行业的特色,也是这么多年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基础。不过,当前更希望储能从技术、商业模式有序竞争,而不是政策主导的强制配储。市场化的‘内卷’过程虽然痛苦,但如同逆变器行业一样,不断的竞争会涌现更先进的技术,助力行业走向更低的成本。也如同光伏行业之前经历过的一样,新入局者总是不断,从多到少,再从少到优的几轮洗牌是必然的,在曲折中前进总会迎来曙光,而这将是一个超万亿的市场。”
面对万亿级的储能市场,首航新能源基于光储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通过全栈自研,融合电力电子、电化学与电网技术打造了集中式储能领域的新品—SOFAR PowerMaster,其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具备更低LCOS、高效灵活、极致安全、智能稳定等特点。
据了解,PowerMaster储能电池舱采用行业首创同程均流液冷散热+智能风冷散热设计,可减少30%以上的散热损耗;均温性更好,电芯温差实测小于2.5℃,使电池寿命提升14%;通过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及PCS一簇一管理特性,在充放电过程中消除“短木板”效应,进一步提升系统放电量;兼容320Ah大电芯设计,能量密度更高,单舱可扩容至3.93MWh,可大幅降低初始投资成本,以及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同时,在系统层级采用电芯级气消防+舱级气消防+水消防三级联动,以及可燃气体排放+泄爆设计的“3+2”安全体系防护策略,全方位保障储能系统安全。在系统自动协调控制及主动分断功能加持下,实现PCS全功率段高效率运行,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颠覆性技术变革。
光储结合发展已经是行业所认同的大趋势,无论是逆变器还是储能领域都是长期的优质赛道,其下游市场需求正与日迸发,未来数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且看以首航新能源为代表的龙头如何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