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五一”假期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交易电价连续出现21个小时“负电价”,创下国内纪录。笔者在山东采访期间发现,尚未进入现货市场参与交易的分布式光伏是“负电价”背后“隐藏的大象”。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山东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达3317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近五分之一分布式光伏都在山东。同时装机容量约三倍于集中式光伏,占据山东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半壁江山。
除了总装机量以外,单个分布式电站的装机容量甚至超过集中式电站。根据《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13〕1381号),分布式发电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端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包括以各个电压等级接入配电网的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没有明确的装机容量限制。这给了山东分布式光伏电站一定的发挥空间。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山东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大约为每户27千瓦,极端情况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可大于100兆瓦,而单个集中式光伏电站容量有的仅为20兆瓦。
随着光伏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工艺逐渐成熟,山东分布式光伏每千瓦容量成本早已降到了不需要补贴的程度,投资回报率一度达到18-20%。
与部分电量“入市”的集中式新能源电站相比,山东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不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而是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和“全额上网”两种模式,上网部分均可享受“保量保价”全额保障性收购,属于电力市场中的优先发电部分,上网电价为0.3949元/千瓦时。
“五一”假期期间,分布式光伏大发,在用电负荷低时仍“享受”优先发电,挤占了更多“市场”电的发电空间,其中包括集中式新能源电站的部分电量,间接导致实时市场出清电价更低,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不平衡资金。
此外,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会对电能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使电压水平发生变化。有业内人士透露,山东的分布式光伏容量正在逐步逼近电网可容纳的极限。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所有并网电源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电力系统的调节成本需要受益的主体分担。而山东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电量部分不必分摊不平衡资金,也不用分摊辅助服务费用和市场偏差费用。
近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全额上网”模式的小型地面光伏项目不满足分布式发电要求,应按普通地面电站管理,暂停未纳入全省“十四五”风电、光伏发布项目建设方案的“全额上网”小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备案工作。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为1813万千瓦,大于集中式并网容量1552.5万千瓦。如何规范管理分布式光伏电站,如何协调其与电力系统的经济与物理关系,正在成为全国多地的共性问题。
为促进分布式光伏良性有序发展,督促其承担相应义务,业界期待国家层面能有相关政策出台,市场建设也应遵循权、责、利对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