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植绿护线+新能源+储能” 保障入网电能稳定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06-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11日,我国首个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宁夏送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宁电入湘工程总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由宁夏中卫出发,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等5省(区)1市,线路全长1634千米。该工程主要输送的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生产的绿色电、清洁电,成为宁夏面向“双碳”目标、实现新能源高比例稳定输送的创新工程,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示范工程。

据了解,宁电入湘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共计1764万千瓦,将推动宁夏电网外送能力从1400万千瓦提升到2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大幅带动宁夏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工程投产后,每年将为湖南增加360亿度—400亿度的用电量。

宁电入湘工程是国内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大通道。在前期规划和现阶段的施工过程中,建设方遇到了哪些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宁电入湘工程全长1634千米,宁夏段有261公里。其中,68%的线路途经沙漠、戈壁、荒漠地形,也就意味着部分电力铁塔,需建设在“沙戈荒”地带,而区域内植被稀疏、地形复杂,加上风沙的侵袭,会让电力铁塔有倒塔的风险,威胁着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建设方借鉴了以往特高压运维管理经验,启动了“植绿护线”计划。

此外,工程建设团队还探索“新能源+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不稳定技术难题。

为了掌握新能源发电的规律,宁夏电力部门加大科技攻关,开发建立预警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来实时监测新能源电力的运行情况。

同时,为了保障新能源电力的稳定输送,宁夏电力系统持续攻关“新能源+储能”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