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深圳惠程(002168)发布公告称,深圳惠程接到其股东匡晓明的通知,匡晓明将会在2014年7月10日至2014年7月11日之间,减持深圳惠程无限售流通股13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8%。
巧合的是,仅在发布相关减持公告的3天之后,深圳惠程又发布了201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告中称,公司对2014年半年度预计业绩进行修正,201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由原来的-30%至0,调整为-95%至-80%。
股东大幅减持,加上利润的大幅下滑,引发了业内人士对深圳惠程经营状况的质疑。其中,业内人士对深圳惠程锂电项目前景的质疑,显得尤为强烈。
2009年6月5日,深圳惠程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长春高琦”),联同江西师范大学、侯豪情等,共同出资组建了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西先材”)。
2011年3月25日,深圳惠程发布公告称, 江西先材正规化建设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下称“PI隔膜”)产品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额约6亿元,项目计划在2011年7月前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项目预计达产。在此之后,江西先材开始了其大举进军锂电行业的征途。
对于本次项目的投资目的,深圳惠程解释到,PI隔膜应用到锂电池上,能够克服传统隔膜高低温性能差、安全性低等缺陷,使用PI隔膜制成的动力电池,在高温性能和安全性上也将大大提高,本项目的实施,有望给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技术上的革命性影响。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PI隔膜在锂电池上的应用之路,并不像深圳惠程所展望的那么乐观。新乡市中科科技有限公司CTO王向东告诉高工锂电记者,由于PI隔膜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制造成本非常高,在5年之内,PI隔膜都难以实现产业化。
到目前为止,江西先材的经营业绩也难以令投资者满意。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江西先材的营业收入为5万元,净亏损达到249万元;而在2013年,江西先材的营业收入为6万元,净亏损更是高达367万元。
据记者统计,投资者对江西先材PI隔膜的市场前景存在严重的质疑。对于深圳惠程给出的PI隔膜正小批量供货的消息,不少投资者希望深圳惠程提供试用企业的名单,而深圳惠程相关负责人却以“保密试用企业”等为理由,拒绝了投资者的请求。
而深圳惠程相关负责人宣称的“小批量供货”,具体“小”到何种程度,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好奇。“目前PI隔膜仍然只能在实验室内进行小批量的生产,如果只是在实验室内生产的小批量的PI隔膜,这个根本不算什么,很多企业都能做得到。”王向东表示。
有锂电池隔膜厂商向高工锂电记者反应,其对江西先材的了解,主要是因为其之前发布的PI隔膜供货的消息,而在业内的亮相上,江西先材似乎显得颇为低调,即便是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2014CIBF展会上,也未能看到江西先材参展的身影。
“CIBF展会的影响力非常大,对于很多锂电企业来说,CIBF展会是一定要参加的。如果江西先材真的立志于推动锂电池PI隔膜,而其产品真的反映良好的话,江西先材是不应该错过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