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燃料电池 返回

氢能产业将进入快车道 深圳相关机构已超140家

作者:詹钰叶 来源:读创 发布时间:2023-06-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作为新能源赛道的重要分支,我国氢能产业稳步发展,产业链中重要领域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接近1.4万辆,全国加氢站数量为全球第一。多地积极抢占氢能赛道,其中深圳计划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日前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氢能产业链分别为上游制氢企业、中游储运商以及下游用氢企业;其中,氢能源汽车是目前我国氢能应用最主要的领域之一,部分区域已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至今年4月底,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接近1.4万辆,其中商用车超过1.3万辆,商用车的推广规模全球领先;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建成了超350座加氢站,为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我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广东已获批为中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之一,《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以广州、深圳、佛山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地为引擎;并提到至2025年示范期末,广东将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

  深圳市已将氢能产业列为“20+8”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集群的重点内容。据深圳市氢能与燃料协会统计,深圳市聚集了超过140家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校、行业组织及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已具备完整链条,涵盖整车、系统、电堆、催化剂、碳纸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高端制造环节。

  深圳市正在成为全球氢能自主创新和示范应用的创新高地,涌现出了以谢和平院士、王海江院士、郭烈锦院士等为代表的世界级氢能科技研究团队,以氢蓝时代、南科系、中集系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地龙头企业,以及以氢能示范港口、东部氢能走廊等为代表的示范应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方面,至去年末,深圳已注册登记近8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就在本月,国内最大商业化运营氢能通勤车在深圳交付,总计将投放200辆,本次首批交付的60辆将用于腾讯公司以及科技园辖区相关企业员工通勤服务。近日深圳区域首批氢能源客车也宣布投放运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发展规模及产品应用示范推广等方面实现明显突破,形成产业链基本自主可控、空间布局合理有序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届时,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0座,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示范氢能船舶1~3艘,氢能无人机及共享单车、生命健康等新兴及交叉领域不少于100台(套)。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