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期,新能源汽车在实际市场运转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不断受到消费者的拷问。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售后服务问题最具代表性。
以特斯拉为例,自从2013年特斯拉高调宣布入华之后,一直都是媒体头条的宠儿,但是其高曝光率也有售后问题频出的“贡献”,多次发生自燃现象、屡次延迟交车导致车主愤怒砸车等。
近日,为了避免重蹈特斯拉覆辙,宝马率先在i系列上市之前公布了售后服务方案,在充电桩建设、售后维修与保养方面都有详尽的规定。
提前公布售后
“今年秋天将在中国开始投放i3和i8,宝马i系列的战略方向主要在于提供一种未来的交通解决方式,它代表了一种交通的新概念和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代表着可持续性的价值链。”7月11日,宝马i系列总监古文龙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能源车时代,各大车企并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大众、沃尔沃、雪佛兰、奥迪、宝马各大豪车品牌都在不断将旗下的电动车推向中国市场,在饱受之前频频曝出的售后问题之苦后,国内消费者逐渐对交通解决方案和充电方案的详细程度加以重视。
在此背景下,宝马吸取了特斯拉的教训,7月11日,在宝马i系列新车尚未宣布上市时,宝马便率先对外公布了全方位的售后服务体系。这套服务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便捷的家庭充电方案、公共充电方案、专业的售后维修保养服务以及汽车金融等在内的一系列量身定制的电动出行服务和产品。
在宝马i“360电动”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中,社区和商业区等公共充电解决方案被列为推进工作的重点。而在维修与保养方面,宝马i为客户提供了8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为准)的蓄电池保修服务。综合考虑其成本,相较于传统内燃机车辆,宝马i的维修和保养可达到基本一致甚至更低的水平。其中,宝马i3的保养费用相较传统内燃机车辆要低20%到45%。
除了充电方案和售后服务,宝马启动了“金融通电计划”,涵盖金融、保险、远途出行方案及车辆相关服务。
售后难题待解
据悉,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措施也基本遵循传统燃油汽车的售后服务经营方式,但新能源汽车补充能量并不像传统汽车加油那么方便,因此充电难、续航短以及对电池安全性的疑虑都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
以特斯拉为例。在中国,驾驶特斯拉上街是一件极为拉风、有面子的事情,从中国“土豪们”抢购特斯拉的热闹场面就能窥探一二。然而,随着国内首批特斯拉MODEL S车辆的交付使用,特斯拉的售后服务、用户体验诸多弊端逐渐显现。从去年10月开始,自称“最安全的汽车”的特斯拉已经发生了6起车辆起火事件。在7月4日的事故中,特斯拉Model S发生车身解体断成两截,随后电池起火烧毁车体。一起起事故更加重了人们对其电池安全性乃至车身安全性结构的质疑。
特斯拉在中国也屡次遭遇“水土不服”,原本预计4月交车的特斯拉却一再延迟交车时间,更是对“非京沪地区订购车主”一再违背承诺。6月27日,在特斯拉北京亦庄维修站,一位愤怒的车主由于不满意特斯拉交车期限的一推再推,抡起锤子将停放在维修站内的一辆特斯拉挡风玻璃砸碎。特斯拉车主普遍认为,特斯拉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背承诺单方面改变交车流程,未履行交车义务,构成“虚假承诺”,涉嫌对消费者欺诈。7月3日,《钱江晚报》又曝出台州一位特斯拉车主“新车买来没几天,方向盘莫名锁死”、“特斯拉专业技师上门检查,也搞不清楚原因”,该位车主对特斯拉的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售后维修服务水平均提出了严重质疑。
在分析人士看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必须得到重视,哪怕是一些小事都会被舆论放大,随后逐渐侵蚀这个品牌。建店审批难、上牌麻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电池安全性等问题都将制约特斯拉在中国的继续前行。
当然,不仅是特斯拉,日产聆风、雪佛兰沃蓝达、比亚迪e6等新能源汽车都被车主们找出各种问题。
“外观看起来还不错,电动车也是一种趋势,可是价位有些贵,充电问题也不太容易解决。”7月8日,一位在上海通用雪佛兰北京国生店看车的张先生对沃蓝达如此评价。据4S店工作人员介绍,对雪佛兰沃蓝达来说,住别墅区或有独立的私家车库,或者要求至少是住在楼房一层的用户,这样即使不安装充电桩,也可以考虑拉出电源充电。可是,这样的条件并不是所有客户所拥有的,售后充电问题成为阻碍电动车在中国市场大力前行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沃蓝达电动车的售后服务队伍包括专门的电动车维修工具、专业培训的维修人员等,加上配件很多都需要进口,因此费用也会一定程度偏高,“仅换块电池也至少需要10万元。”上述工作人员称。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纯电动车领域屡见不鲜,日产聆风曾被反映电池的蓄电能力较弱,更换电池的成本高昂。而比亚迪e6则是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车主充电不方便等。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着种种考验,售后问题在本质上体现出了电动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人士称,事实上,问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前进的一种动力,新能源电动车在中国市场将何去何从,要看企业如何解决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全面布局新能源
2014年以来,各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接连落定。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于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加快了汽车公司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策。据记者了解,宝马、奔驰、奥迪、雷克萨斯、沃尔沃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车型,涵盖纯电动、插电混动、普通油电混动等多种类型。
2011年2月,宝马汽车在其德国总部发布了旗下全新的子品牌宝马i,这是宝马集团继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之后,推出的第四品牌,主攻新能源汽车。宝马i系列最先推出纯电动车i3、插电式和混合动力i8,这两款车型在国内上市的时间定为今年秋季。
而奔驰的SLS AMG Coupe电动版,smart BRABUS电动版、B级电动概念车以及氢燃料电池车F-Cell则将陆续大规模量产。奔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另一举措在于和比亚迪成立的合资公司旗下的“腾势”汽车品牌,专攻新能源汽车。奥迪则重点押宝混合动力,Q5、A6、A8L混动版都陆续上市销售,e-tron计划也正在进行之中。
除了德系品牌,豪华车新贵沃尔沃的C30电动车和V60插电式混合动力也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和安全优势赢得了一部分拥趸。
至于日系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混合动力则是其最擅长的领域,雷克萨斯也是目前为止在国内所有品牌当中混合动力车型最多的豪华品牌。2004年1月搭载第一代雷克萨斯全混动系统的RX 400h诞生,这是世界上首款装配全混系统的豪华车型,继而RX 450h、GS 450h和LS 600hL、CT 200h、ES 350h、LS 600hL等多款混合动力车型均引入中国。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无论整车厂家,还是电池生产企业、材料企业或充电桩企业,都还未形成一家独大的成熟市场,仍处于一拥而上的草率、抢蛋糕阶段。”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个市场仍未真正启动,因此任何一家公司都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