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青海油田自研风光一体化智能注剂装置成功投入使用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青海油田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6-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拿出手机,在APP上按照气井生产实际需求,对各个井进行参数调整,不用去现场就能实现加注方式的切换,省时省力又安全。”采气一厂技术中心黄玉博对记者说道。

  黄玉博提到的这个装置,是由钻采工艺研究院牵头,结合油田管理创新“红工衣+白大褂”模式,让技术难题从现场走进实验室,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现场,实现研发与应用无缝对接,科技与生产深度融合,历经2年研究试验、经过3次版本升级的“气井风光一体化绿色智能注剂工艺”装置。

  “气井风光一体化绿色智能注剂工艺”装置采用太阳能、风能清洁能源互补发电,在国内首次实现泡沫排水采气作业二氧化碳“零排放”,为油田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田气区低产低压气井逐年增多,极易出现积液停产等问题。而排水采气是保障气井稳产、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其中,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天然气降本增效开发的重点攻关方向。

  据攻关团队的数据显示,油田气区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单井增产幅度,已经由2012年的36%降至2019年的5%,效果逐年变差。同时传统泡排剂井口车注的方式存在着只能单井作业、制度调整不灵活、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各种问题。

  如何尽快改进助排工艺,实现气田开发工厂化、集群化、智能化,降低措施成本,提高排水采气效果,保障油田气区长期稳产的需求,成为天然气稳产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改善气田生产现状,提高单井增产幅度,钻采工艺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针对气井积液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当时正值寒冬,是野外环境最恶劣的时段,他们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与时间赛跑,与环境抗争。

  “当时涩北野外温度达零下二三十度,管线冻堵、设备故障问题必须解决,如果不啃下这个硬骨头,气井的高效生产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但当时这片领域没有适用的技术参考,要研发成功,我们就必须自主创新。”技术专家鲁明春说道。

  自此他们日夜奋战,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绘制了无数张图纸,一次次拆装设备,方案不断推倒重来,在一次次失败的经验中不断总结归纳。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风光一体化智能注剂装置“问世”。为了进一步提升装置性能,团队成员结合实际,不断更新改造,于2021年通过“新工艺新设备适用性评估”,经过一年现场的观察试用,于今年3月份正式在涩北气田投入使用。

  “该装置适用于自身具有一定携液能力、需进行排水采气作业的水淹气井。主要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实现泵注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以清洁能源+智能控制提升气田生产能力”,攻关团队成员赵梦龙说道。

  以“绿色供能、连续加注、精准加药、实时监控、远程操控、安全环保”为特点的“风光一体化智能注剂装置的成功应用,既能高效保障气田稳产,也符合当前“生态+电力+储能”绿色生态要求。据悉,截至目前,该装置已在青海气区应用15套,实现降本增效38万元/井。

分享到:

关键字:风光储基地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