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储能标准 返回

Pack级消防方案路向何方?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储能 发布时间:2023-06-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GB/T 42288-2022《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以下简称新国标)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对于上马在即的“新国标”,高工储能就此采访了业界人士,了解Pack级消防的难点与痛点。高工储能此前发过《pack级消防“安全之争”》,亦有不少业界人士对Pack级消防的喷头以及复合探测器等展开讨论。

  在2023年接连而来的展会上,部分储能系统集成厂家和消防设备厂家对外官宣具备Pack级消防方案。另外,也有储能项目招标时开始要求储能系统具备Pack级消防的方案。

  但是国内外储能行业领头企业如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所展示的储能产品尚未展示、推广pack级消防。亦有行业人士指出,储能系统正在走向各种革新,未来或将无消防亦是一种趋势。

  某头部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告诉高工储能,企业有相关配套pack级消防解决方案,但是对相关产品使用比较慎重,主要看客户或者项目需求。国内老牌传统消防企业对于pack级消防也持谨慎态度,还未走向大范围推广。

  Pack级消防非 “强制性要求”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新国标将储能消防的要求下沉至了Pack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国标中,关于消防安全内容行业最为关注的有以下两条:

  “5.6.4 电池室/舱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等火灾探测器,每个电池模块单独配置探测器。”

  “5.6.10电池室/舱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锂离子电池室/舱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为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或探火管。”

  首先,该规范是GB/T规范不是GB规范,GB/T不是强制性标准。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其次,规定里对电池模块用词“宜”和“可”。本条文并没有给出用词说明,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用词说明参考来看,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正面词采用“宜”。

  由此来看,对于是否强制要求pack级消防仍存有争议。

  Pack级消防与主流Pack级消防方案相异

  要弄清争议之处,首先应该了解清楚什么是Pack级消防,什么是主流Pack级消防方案。

  根据新国标描述“最小保护单元宜为电池模块”。既然以电池模块为最小保护单元,则消防系统的目标配置单元应为电池模块,对于火灾热失控探测和灭火都应以电池模组单元布置,而且pack级消防系统能够实现目标电池模组单独探测和单独喷射灭火药剂保护,并不影响其他正常电池模组,这样的配置和保护逻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pack级消防。

  但从最近展会上储能厂家展出的pack级消防方案来看,各家pack级消防方案相差较大,根据调研整理,市场上主流的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种: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Pack级消防方案多种多样,不排除一些Pack级消防方案以次充好

  方案1对比方案2,探测精度更高,能够在尽早期的探测到电芯的异常,将信号传出,尽早期启动消防灭火流程,并且可以喷放到对应异常pack内,做到灭火药剂的“集中火力”。

  方案1对比方案3,方案3无探测器,不能早期探测发现异常,依靠故障后高温“迫使”灭火药剂释放,错失最佳的灭火时间;并且由于pack尺寸限制,内置灭火药剂的容量有限,直接影响灭火能力。

  Pack级消防如何进化?

  Pack级消防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和途径,对提升储能产品的安全性能有其积极作用。

  但是现阶段pack级消防系统设备并不完全成熟,没有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对产品可靠性后后期运行维护面临诸多困难,这也同样急需行业和国家层面进行监管。

  不同pack级消防方案的灭火效果是否相同?不同的方案配置,达到的效果肯定也天差地别,如何尽早期发现和启动消防,更加精准的灭火效果,也有待市场来考验。

  Pack级消防的灭火效果到底怎么样?是否最终还是用“水”消防来进行兜底,也有待时间来检验。

  从整个储能行业来看,消防系统属于储能系统一个辅助件,应该要讲究简单可靠。而对于面向业主终端的储能厂家来说,安全不应该成为面子工程,而应该真正落到实处,采用最优方案,提高产品本身质量。而消防解决方案供应商应该深入了解储能产品,着眼能安全痛点,深入研究储能火灾特点,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安全兜底。

  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储能消防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标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