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山西煤化所制得高性能热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07-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山西煤化所系统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在炭化过程中的导热性能演变机制,并获得高性能热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材料化学杂志》。

 

石墨烯是二维sp2键和的单层碳原子晶体,与三维材料不同,其低维结构可显著削减晶界处声子的边界散射,并赋予其特殊的声子扩散模式。研究表明,室温下石墨烯的热导率(K)已超越块体石墨(2000 W/m·K)、碳纳米管(3000~3500 W/m·K)和钻石等同素异形体的极限,达到5300 W/m·K,远超银(429 W/m·K)和铜(401 W/m·K)等金属材料。优异的导热和力学性能使石墨烯在热管理领域极具发展潜力,但这些性能都是基于微观的纳米尺度,难以直接利用。因此,将纳米的石墨烯宏观组装形成薄膜材料,同时保持其纳米效应是石墨烯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途径。

 

一般来讲,氧化石墨烯薄膜在退火后热导率会提升,但也变得脆而易碎。但如果把一维的炭纤维作为结构增强体,把二维的石墨烯作为导热功能单元,通过自组装技术,就可构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炭/炭复合薄膜。这种全炭薄膜具有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多级结构,其厚度在10~200μm可控,室温面向热导率高达977 W/m·K,拉伸强度超过15 MPa。这项研究解决了石墨烯导热应用的实际难题,是山西煤化所在石墨烯领域的一项突破。

 

研究结果表明1000 ℃是薄膜性能扭转的关键点,薄膜的性能在该点发生质变,面向热导率由6.1 W/m·K迅速跃迁至862.5 W/m·K,并在1200 ℃时提升到1043.5 W/m·K。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石墨烯热化学转变的基础科学问题,也为石墨烯导热薄膜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依据。这些研究成果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炭/炭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前瞻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太原市科技局一流自主创新基地项目的资助。

分享到:

关键字:石墨烯 煤化所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