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整车企业,大浪淘沙后留几家存活?

作者:评论员 刘柯 来源:金融投资报 发布时间:2023-06-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曾几何时,中国是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密集聚集地。从欧洲的大众、宝马、奔驰、菲亚特、雪铁龙、标志、萨博、沃尔沃再到美国的通用、福特,再到日本的丰田、本田、铃木,大部分国外知名汽车品牌都在中国有合资企业,有生产基地。

  正是有了全球众多车企的参与,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如此快速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终端市场的发展,整个汽车产业链并没有健全。

  比如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始终没有通过市场换来,核心控制芯片更是只能通过“买买买”模式获得。由于太多品牌参与竞争,市场已是“僧多粥少”,传统燃油车很多已铩羽而归,最惨淡的就是欧洲品牌,包括全部法系车、意大利的菲亚特,日本铃木也淡出了中国市场,现在剩下来的就是欧系的大众、美系的通用、日系的丰田等。

  从目前来看,燃油车群雄乱战的局面马上就要在电动车领域上演,只不过以前是国际品牌混战,现在是国内品牌激战。目前国内电动车品牌数量有50多家,很多品牌还没生产出整车就宣告关门失败,典型如风风火火的自游家。日前,博世中国总裁预测,长期看可能只有5家整车厂会留存下来,零部件企业也是一样。如果只有5家整车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即使不计上汽、一汽、东风、长城、比亚迪等老大哥,就算几家排名靠前的“造车新势力”,那还能剩几家入围?这个行业还要卷到什么程度?

  当然,是不是只有5家整车企业能存活下来,目前还是未知数。毕竟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亿辆,这是一个容量足够大的市场。因此,大浪淘沙后能容纳10到15家整车企业也是有可能的。即便是10到15家,也够一众造车企业争破头的。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造车新势力”活得很滋润,交付量不断攀升,市占率攻城掠地。但实际上,“宝宝”有苦说不出。“忠粉”最多的蔚来今年一季度交付3.1万辆新车,亏损47亿元,去年亏损144.4亿元;一季度交付量惊艳的理想交付5.25万辆新车,盈利9.3亿元,去年亏损20.3亿元;小鹏一季度交付1.8万辆新车,亏损23.4亿元,去年亏损91.4亿元。即便是一季度盈利的理想,其实也频遭质疑,因为它的主打车型是增程式电动车,每辆车还是有一个小发动机,从理论上讲还是有排放的,部分地方都不给发绿牌了,其发展前景扑朔迷离。

  从有行业代表意义的“造车新势力”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几家整车企业其实活得并不滋润,在市场与资本的夹缝中求生存。

  而这个市场还有众多大佬环伺左右,除了咄咄逼人的特斯拉,还有包括像华为这样有技术有实力的跨界企业,还有没有发力新能源的传统车企如上汽、通用等等。所以,未来的整车市场在充分竞争之后肯定会重新洗牌。那就看谁能活到最后吧,每一次危机可能都是一次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