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光储融合正发展成为产业新趋势。
光储融合如何影响产业发展,日渐受到业界关注。基于此,高工储能整理光储融合的五个问题,试图解读清楚光储融合的发展要点、难点以及趋势,为行业提供参考意见。
1、光储为什么走向融合?
光储融合在于光伏和储能在绿色能源体系中的定位。伴随储能走向市场主体,光伏和储能已经上升为新型电力系统两大支柱。
首先,随着我国目前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系统装机容量日益增加,配套储能系统可以减少弃风,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新能源发电对电网带来的冲击,提高电网稳定性与计划性,能够改善电能质量,辅助新能源并网。
其次,在电网侧配置大容量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可快速响应电网调度,完成调峰调频服务,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可靠。
最后,用户侧配置储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配电扩容、平滑负荷以及应急保电等功能,在减轻电网高峰用电压力的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并且可以在限/停电时期保障重要负载用电。
2、光储融合的关键是什么?
光储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灵活友好、绿色零碳新型电力系统,因此,“光伏+储能”需要技术上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光储高质量发展,加快迈进碳中和。
近年来,包括宁德时代、华为、阳光电源、天合储能等均逐步在打通公司光伏和储能技术沟通,实现光储技术的融合。其中,天合正在打通公司光伏和储能创新平台,加快实现融合。
3、光储融合之后,两者具体的定位如何?
储能是光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二次能源系统。而光伏正在上升为新能源中的主力能源。
光伏技术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储能也是如此,即提高循环次数、降低度电成本、增加使用寿命。
影响储能市场大发展的关键点,无疑还是安全与成本两大问题,这也是天合储能的两个聚焦点。目前天合全面推出12000次循环的储能天合芯,未来要达到15,000次甚至18,000次;天合的目标是把储能也做到30年以上的寿命,和光伏的寿命能够同步,实现光储的协同发展,向着电力平价、碳中和的方向加速迈进。
4、光储融合之后,将带来什么产业变化?
光储融合改变新能源控制模式,提高有功和无功控制与响应能力,主动缓解频率和电压波动,让光伏发电从Grid Following走向Grid Forming,将成为解决光伏并网消纳的重要举措。通过光储融合+Grid Forming技术,打造智能光储发电机,将新能源的控制逻辑,从电流源型控制转为电压源型控制,并具备强惯量支撑、瞬时稳压与故障穿越能力,让光伏发电从适应电网走向支撑电网,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
在技术趋势上,正如光伏系统向组件级电力电子(MLPE)发展一样,锂电池储能系统也一定会朝着更小的管理颗粒度进发。只有针对电芯开展精细化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效能与安全问题。当前,传统端侧BMS只能将有限的数据进行汇总和简单分析,几乎不可能做到故障的早期发现与预警。因此,需要让BMS “更敏感”、“更智能”,甚至要“预知未来”,这有赖于大量数据的采集与运算处理,并结合AI技术找到最优点、对趋势做出预判。
比如,天合储能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降低储能度电成本增厚收益,通过“储能+跟踪+210N”三轮驱动,为大基地建设提供更具价值更安全的储能产品。天合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干预光伏发电曲线,大大增加了“主观能动性”,全面满足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的多维场景需求,加速行业新技术的应用迭代。未来,天合储能会和电网企业要做更深度的开放创新合作,推动未来新型储能产业的良态发展。
5、面对光储融合,产业链企业准备几何?
光储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目前众多光伏企业延伸到储能领域,以天合光能等为代表的上百家光伏领域企业率先向储能领域进发,并成为储能领域中的“中流砥柱”。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曾对高工储能表示,天合就是基于客户对光储氢以及能源数字化的需求,明确了发展方向。在整个储能行业,天合采用的策略是:从市场角度,瞄准中国和美国的光储一体化需求;产品角度,瞄准大型储能系统;而在成本角度,瞄准了成本占比最高的电芯环节,并明确提出要做有芯的储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