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制氢 返回

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正式投产,制氢规模达2万吨/年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30日,中石化宣布公司旗下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这是中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项目制氢规模达到每年2万吨。

  据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产出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至此,项目成功实现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这也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负责实施,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线路、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公用工程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每年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储氢能力21万标准立方米、输氢能力2.8万标准立方米每小时。

  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该项目生产的绿氢将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完全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

  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林松表示,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实现了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等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每年可向下游炼化企业供应绿氢2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

图片

  据悉,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有效促进了中国氢能装备和氢能产业链发展。以电解槽为例,在该项目启动之前,国内的1000Nm³/h电解槽累计需求量不到30台,而仅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就需要52台,这有助于促进国内电解槽产业的规模化生产。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科技信息部经理王延欣表示,该项目突破性地解决了新能源波动电力场景下柔性制氢并连续稳定供应难题,完成了万吨级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绿氢储运输工艺技术、晶闸管整流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等创新成果,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等重大设备核心材料全部国产化,将对国内氢能产业链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国石化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率先发展绿氢产业,积极推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利用主体,中国石化近年来每年氢气生产利用量约为450万吨。目前,中国石化聚焦“氢能交通、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启动了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累计建成加氢站超100座,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

分享到:

关键字:制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