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据外媒报道,截至2020年,固态储能市场将达到65亿美元,但前提是电池成本有所下降。
多年来,科研人员一直在从事液流电池的研发工作,以求能够降低电池制造成本。液流电池通过质子交换膜提供两种不同氧化态的液态电解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也不同。这样的液流电池主要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以及氯化锌电池。目前,哈佛大学科研人员正在研发一种基于有机分子醌的无金属的液流电池。
该科研小组表示,醌的含量在地球上非常丰富。而且,由于醌分散在水溶液中,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科研人员已经完成了对醌基电池100次的充放电循环试验。
但是,醌基电池的设计还需要克服几处不足:第一,分子过大;第二,电压低。这两点会导致低的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理论上,开发商可以建较大的液流电解质槽来增加能量密度和使用大面积的膜来增加功率,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到各种限制。如果电池安装在用户的物业或者郊区的配电变电站,就会增加建筑成本。这些增加的占地成本会掩盖醌基电池自身低成本的优势。
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还在初级阶段,科研人员目前的试验还是在厘米大小的小型电池上进行。他们会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做出研发体积更大、更高密度的电池。(中国储能网独家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