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两年迎峰度夏期间,虚拟电厂都很“热”。
日前,笔者参加了一个虚拟电厂会议,相关从业者分享了国内虚拟电厂的建设运营情况及未来展望。
目前,国内虚拟电厂的普遍模式是,电网公司搭建和管理平台,科技公司提供软硬件技术服务,负荷聚合商聚合分布式源荷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节。但笔者发现,围绕聚合商这个推动负荷侧资源进入电力市场的重要角色展开的讨论并不多。
分布式源荷资源具有体量小、分布散、波动性强等特征,海量资源直接并网将对电网调度系统造成较大的管理压力和安全隐患。负荷聚合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信息通讯等技术,聚合、管理分散的资源并接受电网调度,是虚拟电厂运转的基础。
汇聚大量用户侧资源的售电公司和综合能源公司是开展负荷聚合业务的重要力量。据笔者了解,国内某大型综合能源公司计划转型为负荷聚合商,其丰富的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和工商业能源管理项目将为负荷聚合业务提供调节资源,而已搭建的新能源和负荷管理系统则能提供技术平台支撑。据笔者了解,该公司希望抓住需求侧管理新机遇,在既有业务上开创新赛道,扩大盈利空间,推动综合能源业务转型。
此外,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等运营商也逐步入场,通过聚合自有业务资源参与系统调节。业内人士表示,开展虚拟电厂业务的负荷聚合商,要在做好用户能源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引导用户主动改变用能习惯,实现电网友好调节、负荷聚合商盈利和用户高效用能且获取收益三赢。
笔者也注意到,参与前述论坛的除了能源行业人士,也有不少基金公司等金融行业人士。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普遍看好虚拟电厂的前景。但在高热度下,仍需“冷”思考。
与会嘉宾普遍提到,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当前虚拟电厂可参与的市场交易品种较少,也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在能源发展新形势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要综合考虑保供应、促转型、稳价格三方面要求,对市场机制、交易品种的发展要多些耐心。
目前,各地虚拟电厂主要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个别地区可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笔者认为,现阶段市场要鼓励、支持各类负荷聚合商扩大资源聚合规模,提高虚拟电厂参与系统调节的能力。同时,要利用价格信号引导各类资源积极主动参与需求响应等已有的市场交易品种,用好现有的市场工具。随着负荷聚合商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调节能力,更多的市场交易品种自然愿为其“敞开大门”。长远来看,负荷侧资源推动市场设计,获得“量身定做”的交易产品也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