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价格低迷 稀土行业博弈继续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4-07-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上半年稀土价格一路下跌,目前仍处在低谷。受此影响,稀土上市公司中报业绩表现分化加剧。继我国稀土出口政策面临调整后,稀土产业链上下游正迎来新的政策窗口期。国内稀土整合力度不断加强,稀土企业也开始通过联盟应对出口挑战。

 

中报业绩分化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目前已有多家稀土类相关上市公司发布了中报业绩预报和快报。由于上半年稀土价格仍处低谷,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也各不相同。

 

五矿稀土(000831,股吧)预计上半年将出现亏损,实现净利润-4500万元至-4000万元。去年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1017.55万元。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稀土市场持续低迷,稀土产品销售数量同比大幅下降,且稀土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跌致部分产品出现明显减值迹象而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仅从一季度业绩来看,公司净利润已经同比下降94%。

 

广晟有色(600259,股吧)则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至80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不过,业绩增长并非全部来自于主业好转。公司称,上半年公司非经常性收益同比大幅增加,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各项增收节支措施降低了公司综合运营成本,使得公司半年度业绩扭亏为盈。

 

相比之下,厦门钨业(600549,股吧)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94亿元,同比增长6.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97.27%。公司称,上半年稀土市场仍未走出低迷状态,部分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公司下属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稀土金属、磁性材料和荧光粉等产品销售均有所增加,由于高价库存影响减小,同比大幅减亏(上半年预计亏损1729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09亿元)。

 

在稀土永磁类公司中,正海磁材(300224,股吧)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441.09万元至5033.23万元,同比增长50%至70%。江粉磁材(002600,股吧)则预计将出现亏损。

 

继2013年价格快速上升后,今年稀土价格出现连续下跌。按照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7月25日稀土价格指数为151.2。而去年8月最高点时这一数值曾在200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部需求减少的大背景下,作为稀土应用的超级用户钕铁硼行业正处于传统淡季,需求不足造成商家采取降价换量的销售策略,进而拖累稀土氧化物价格走势。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出现好转的迹象。

 

迎来政策窗口

 

随着WTO初裁败诉,我国稀土出口政策面临调整,国内稀土行业也迎来政策窗口期。近期稀土集团整合力度不断提升,稀土企业补贴政策相继落地,国内稀土行业也在通过联盟应对出口的挑战。

 

目前,我国对于稀土开采和生产仍处在总量控制的阶段。近期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就表示,2014年稀土开采和生产计划比去年提高了10%,总体来说还是在总量控制的状态。

 

黄利斌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像稀土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对稀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同时,通过近三年来开展的稀土专项整治,一大批违法违规企业关闭转产,包钢稀土(600111,股吧)等大企业整合了一批小的冶炼分离企业,增加大企业指标将大幅度压缩过去违规企业的生产和市场空间。

 

黄利斌还表示,随着稀土行业自身进一步规范和市场需求的加大,稀土开采生产指标可能继续增加。

 

在总量控制的同时,我国还在不断加快稀土集团整合力度,对取得环保部门和工信部“双准入”名单的稀土企业进行补贴。目前,厦门钨业稀土集团组建方案获福建省政府批复;中铝公司则与山东省经信委、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山东稀土集团”,推动山东省稀土产业的整合。不久前,工信部和财政部还联合下发《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稀土开采监管、稀土高端应用等提供资金支持,对通过环保核查的稀土采选企业核定产能给予一次性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稀土企业开始组成联盟应对出口挑战。近期沈阳中北通磁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同创强磁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稀土企业组成联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稀土行业展览会,并在展览会上推出产品并寻求客户。据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宝玉介绍,如果日本企业以专利侵权为由拒绝中国出口的产品,他们已经做好了应诉的准备。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正加紧对稀土调控和整合的力度,通过加速六大稀土集团的组建提升稀土行业集中度,未来将有更多行业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随着需求复苏,下半年稀土价格有望出现回升,高性能钕铁硼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稀土价格 稀土行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