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小江:加强适应“沙戈荒”基地的 风光储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3-07-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土地相对平坦,风光资源条件优越,但环境恶劣,浮尘、雷暴、沙尘暴天气较多,季节性温差变化大,为新型能源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经济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

“沙戈荒”基地风电开发面临机组环境适应性要求高、机组大型化难度大、并网运维成本高三大难题。应考虑高适应的定制化,提高机组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考虑面向未来的大型化,机组大型化可以显著降本增效;考虑软硬一体的智慧化,做到智能感知、全景监测、故障预警和运维决策。

华能集团通过5项关键技术创新实现了风机高适应定制,保证机组不出现叶片侵蚀、扫塔及倒塔事件。这些技术创新主要包括:120米级避扫塔抗沙蚀低沙敏长柔叶,轻量化、高可靠、防沙散热的机舱系统,140米以上高稳定装配式钢混塔筒基础,基于电压源控制的构网型并网技术,通用性智能传感、监控和运维技术。

“沙戈荒”基地光伏开发则面临环境适应性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并网运维成本高的难题,亟须研发具备高效发电能力、抗遮挡的新型电池组件技术和柔性支架技术,显著降低建设、运维成本。高效钙钛矿光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电站发电能力,转换效率提升空间大,性价比优势逐渐显现,有望在大基地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异质结高效电池组件在高温及弱光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技术经济性,同时结合华能矩阵叠片技术,其抗遮挡、抗隐裂的高可靠特性可以更好地适应“沙戈荒”地区的环境条件。华能集团还开发了具有高抗风、高承载、低沉降敏感度特性的光伏柔性支架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沙戈荒”松软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风沙天气。此外,华能集团在运维和电站一体化方面,实现了无人机智能运维、智能管控,开发了集成三维设计优化、可视化基建及故障诊断功能的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支撑“沙戈荒”基地大容量电站开发及建设管理。

针对“沙戈荒”基地综合开发,华能集团提出开发集资源评估、选型选址、场群设计、并网分析、生产模拟于一体的大型能源基地规划优化平台,实现大型能源基地“资源评估-微观选址-一体化设计-并网安全-生产模拟”的全流程一体化开发设计;打造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大型能源基地一体化运行控制典型建设模式与整体解决方案;从系统架构、管控、运维、集成方面突破,提高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满足“沙戈荒”地区大型储能电站建设需求。

在脱碳技术方面,华能集团是我国最早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的单位之一,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CUS技术理论和成套技术体系,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CCUS研发平台,成功建造并运行了多项国际或国内首台(套)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并首次实现我国碳捕集技术出口发达国家。近零排放的燃煤污染物低温深度脱除技术是华能原创、国际首创的颠覆性技术,可将燃煤电厂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一体化深度脱除,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

为更好推动“沙戈荒”基地建设,建议加强网源协调,推进“沙戈荒”基地一体化调控的应用示范;加快适应“沙戈荒”环境的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技术发展及CCUS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火电机组灵活改造及储能、氢能等调节技术发展,加强辅助服务等支持政策引导;启动高耗能企业及产业向“沙戈荒”地区转移,推进“沙戈荒”基地电能就地消纳与开发外送并举。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