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规划与设计 返回

国家发改委:促消费品质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3-07-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下一步将持续推动这些政策落地见效,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下大力气稳定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

  2023年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7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出席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发用电、投资项目审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等情况,就如何看待经济形势走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吸引和利用外资、稳定生猪价格、碳排放双控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会上提到,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16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7.5%、6.5%、16.0%、7.4%。6月发电量7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从用电情况看,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2.1%、4.4%、9.9%和1.3%。分地区看,全国5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16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5%。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9%。

  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向好,带动相关产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4%和53.1%。清洁能源行业相关产品较快增长。上半年,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5%、48.1%和32.3%。

  在提到居民消费持续恢复时,金贤东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就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下一步将持续推动这些政策落地见效,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下大力气稳定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促进消费既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也关系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金贤东说。

  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恢复和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持续显效,居民消费市场整体呈现良好恢复态势。

  金贤东坦言,同时也要看到,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相对偏弱、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的重点发力方向。

  据了解,下一步,针对制约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痛点和堵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消费政策。将持续推动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落地见效。同时,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围绕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汽车消费和电子产品消费、拓展农村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并推动尽快落地见效。

  二是提升消费能力。“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就必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金贤东说道,“我们将持续做好稳就业促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同时,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系统推进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和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效路径。”

  三是优化消费供给。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丰富拓展消费场景;同时,持续推进民生消费领域国家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促进消费供给提质升级。

  四是改善消费环境。针对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心放心称心的消费环境。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